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康是人力资本的重要内容。人到中年以后,身体各项机能开始衰退,成为多种疾病的易感人群,可以说,中老年群体已经成为身体健康的"弱势"群体。而我国存在的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不仅威胁到了社会的稳定,而且导致了我国居民的健康水平出现差异。因此在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的今天,中老年群体的健康问题值得关注,而由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的我国中老年居民的城乡健康差异问题更值得探讨。本文以45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3年的调查数据,选取多维度生理健康指标(慢性病患病数量、工具性日常活动能力、自评健康)作为健康测度,运用Ordered logit模型和Logistic模型,对我国中老年居民的生理健康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探究影响中老年居民健康状况的因素,并通过分开处理城乡样本,进一步探讨我国中老年居民之间的城乡健康差异,观察影响因素对城乡样本健康状况的不同作用。通过分析我国中老年居民健康状况的实证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中老年居民健康状况确实存在城乡差异,城镇中老年居民的工具性日常活动能力(IADL)和自评健康(SRH)好于农村中老年居民。(2)个人特征对中老年健康状况在不同健康指标上有不同作用。年龄方面,年龄越大不一定越不健康,年龄因素在三个健康指标上的表现形式不同;性别方面,需要关注女性健康,城镇中老年女性比男性患多种慢性病的概率大,农村中老年女性比男性更易出现IADL受损;婚姻状况方面,婚姻对IADL有保护作用;受教育程度方面,接受教育对中老年居民的慢性病患病情况和IADL情况有利,并且对农村中老年居民抑制IADL障碍发生更有利,但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中老年居民自评健康比没文化的更消极。(3)社会经济地位和儿童期健康与中老年健康正相关。居住地区经济越发达、个人收入越高对中老年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IADL情况、自评健康越有利。其中,中西部的慢性病患病情况在农村产生的差异比城镇的差异大。15岁前(含15岁)的健康状况越好,中老年居民越不易患多种慢性病,自评健康越积极,且对农村中老年居民显著,对城镇中老年居民不显著。(4)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有利于中老年居民的健康。(5)社会支持网络对中老年健康有显著影响。社交活动方面,社交活动对IADL情况和自评健康有正向影响;子女数量方面,子女越多对中老年居民的IADL情况越不利,与城镇中老年的慢性病患病情况负相关,与农村中老年的自评健康负相关;养老依靠方面,有稳定养老依靠对中老年居民的健康更有利,并且更能抑制农村中老年居民自评健康等级恶化。总的来说,依靠储蓄对健康指标出现消极作用的可能性最小,依靠子女次之。(6)健康指标之间存在一定影响,慢性病患病情况是影响IADL的主要因素之一,对IADL有负向影响;慢性病患病情况和IADL情况是影响自评健康的主要因素,对自评健康有负向影响。针对实证结论,本文给出了几条政策建议:完善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的卫生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中老年居民的健康教育程度;重视女性与儿童的健康状况;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作用.,鼓励中老年城乡居民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