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DA1基因家族分析及TaDA1、TaDAR1的功能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sp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泛素受体DA1对种子和器官大小起负调节作用。目前在拟南芥、水稻、油菜、大豆和玉米等多种农作物中对DA1基因家族成员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但小麦DA1基因还未在全基因组上进行整体性的分析。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小麦DA1基因家族成员进行了鉴定,并利用qRT-PCR对其在小麦中国春各种组织、不同逆境下的表达谱特征进行了分析,克隆TaDA1-B和TaDAR1-5A基因在拟南芥突变体da1-1上进行超表达功能验证,并研究它们与TaGW2的蛋白互作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在小麦基因组上找到了12个DA1同源基因,这些基因主要分布在小麦第2B、2D、4A、4B、4D、5A、5B、5D染色体上,并对它们的等电点、分子量和亚细胞定位进行了预测。根据系统进化树分析将小麦DA1家族成员分为3个亚组,其中TaDA1类成员有3个,TaDAR1类成员有6个,TaDAR2类成员有3个。基因结构和motif分析发现TaDA1-D1基因片段小,且只含有DA1-like结构域元件,其他基因均含有DA1-like、LIM和UIM等元件,基因结构和功能保守。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TaDA1s启动子区的响应激素、生长发育和环境的顺式元件居多。2.通过转录组和qRT-PCR实验对TaDA1s基因的表达特性进行分析,TaDA1s基因在小麦的各个组织中都表达。激素ABA抑制TaDA1s基因表达,而TaDA1-B/D、TaDAR1-5A/5B/5D分别在低温和盐胁迫条件下,基因表达有明显的差异,表明TaDA1-B/D、TaDAR1-5A/5B/5D可能在小麦DA1基因家族中发挥着主要作用。3.酵母双杂交结果表明,TaGW2有明显的转录自激活,TaDA1-A、TaDA1-B和TaDAR1-5A也有微弱的自激活效应,不能得到TaDA1s与TaGW2互作的结论。LCI实验表明TaDAR1-5A与TaGW2有微弱的互作效应。进一步地通过数据库共找到7个与TaDA1s互作的基因,但不包含TaGW2。同时构建了小麦TaDA1-B、TaDAR1-5A的过表达载体转入拟南芥突变体da1-1中,T1代转基因结果显示TaDA1-B和TaDAR1-5A转基因株系相比突变体的百粒重增加。目前正在进一步对转基因材料的表型进行鉴定。
其他文献
许多昆虫存在色型分化现象,其中密度在调控昆虫色型分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已围绕蝗虫的密度依赖性型变开展了众多研究,但对于与农林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昆虫是否具有与之相似的调控机制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以及密度如何通过上游信号调控昆虫色型分化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以甜菜夜蛾幼虫为研究对象,从色型分化现象与规律,色型分化的密度调控,密度依赖性色型分化的调控信号通路以及密度依赖性色型分化与免疫防御4个方面展
学位
油菜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近年来,我国油菜根肿病严重爆发,危害巨大,对我国食用油的战略安全带来了重大隐患。我国油菜根肿病发病面积近千万亩且发展迅速,而抗根肿病油菜新品种的选育与利用被认为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防控策略。但根肿菌有多种不同生理小种,且在田间混生,因此长期种植含单个抗性基因位点的新品种的抗性非常容易被突破。鉴于此,挖掘含不同抗性基因的种质资源,选育或聚合选育含不同抗性位点的油菜新品种对稳
学位
转Bt基因抗虫水稻为农业发展和环境治理翻开新篇章,但转基因水稻是否会破坏自然环境,影响原有的生态平衡等环境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在农田环境下,天敌昆虫作为生物控制害虫的重要一环,可以通过捕食靶标昆虫而间接暴露于Bt水稻表达的Bt蛋白,因此Bt水稻是否对其存在影响是对转基因水稻进行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环节。在进行传统的“转基因水稻—靶标昆虫—寄生性天敌”安全性评估时,由于取食转基因水稻,靶标昆虫的发育发展被
学位
植物体吸收硅酸后,大部分沉积在细胞壁表面形成无机二氧化硅,而极少部分在水稻悬浮细胞水平与细胞壁半纤维素组分共价交联形成有机硅复合物。这两种不同化学形式的硅与植物细胞壁紧密作用,必然影响细胞壁蛋白的表达以及与细胞壁多糖组分的相互作用。然而硅营养添加后对水稻悬浮细胞壁蛋白含量的影响以及二氧化硅-细胞壁多糖组分的微观作用机制知之甚少。为此,我们在加硅(+Si)和不加硅(-Si)的溶液条件下,悬浮培养了遗
学位
秸秆还田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探究秸秆腐解特征及其养分释放规律能够为指导秸秆还田、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壤肥力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于2018-2020年,在棉花–小麦复种模式前提下进行。设置棉秆不还田(ZS)、半量还田(HS)、全量还田(AS)3个处理,研究了不同还田量棉秆腐解和养分释放速率、秸秆结构组分变化规律及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和后茬小麦产量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棉秆腐解速率先
学位
花岗岩风化壳是我国南方崩岗形成的主要物质基础。花岗岩母质发育的土壤具有粗颗粒含量较多,结构松散的特性,其中红壤层黏粒含量高,抗侵蚀性强,对崩岗砂土层、碎屑层的侵蚀发生具有保护作用。南方地区水热资源丰富,土体长期处于干湿循环的环境中,土壤颗粒与孔隙发生微观结构上的破碎与重排,而岩土体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崩岗的发生演化。系统研究花岗岩红壤孔隙结构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变化规律是研究其水力学行为的关键,也是
学位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营养价值高、含油量大,是最有价值的油料作物之一。它在人类食品和畜禽饲料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来源。菜籽油在我国自产食用油中约占一半。干旱胁迫等气候逆境通过氧化损伤对油菜生长发育产生负面影响,最终影响产量。此外,干旱对种子萌发和苗期也有不利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干旱胁迫对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发育的影响,建立可进一步应用于油菜耐旱研究的品
学位
植物光敏色素是一种光受体,含有线性四吡咯生色团的水溶性蛋白质,具有可逆光转换效应。近年来研究发现光敏色素也存在于细菌和真菌中。蓝细菌光敏色素是一类共价结合藻胆色素发色团的光谱多变的光受体家族,它们的光谱变化几乎覆盖了近紫外/可见光区,与植物光敏色素有较远的亲缘关系,且只存在于蓝细菌内。蓝细菌光敏色素还可能涉及到昼夜节律和细胞聚集的光感应重新组合。研究表明,单独的GAF结构域与生成藻胆色素的基因在大
学位
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as(CRISPR-associated)系统是原核生物中用于抵御外源入侵遗传因子的适应性免疫系统。狄氏副拟杆菌(Parabacteroides distasonis,P.distasonis)是肠道微生物的18个核心种之一,在缓解肥胖和代谢异常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具
学位
由于广谱杀菌剂的长期大规模使用,多重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有大量研究已表明广谱杀菌剂的滥用造成了超级细菌的产生,并且新型广谱杀菌剂的研发已不能解决多重耐药菌所引发的问题,甚至会增加耐药性出现的概率。因此,新型选择性杀菌剂的开发已成为关注热点。本研究利用致病菌的自身生长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外源代谢物的新型选择性杀菌剂优化设计方案:将先导药物与致病菌的特异性外源代谢物相结合,通过前药设计原理进行有机合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