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鲆抗菌肽Hepcidin基因的表达分析及真鲷重组抗菌肽的抗菌活性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nameis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是生物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广泛分布于多种生物,具有分子量小、耐热、广谱抗菌等特性。本文研究了牙鲆抗菌肽Hepcidin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胚胎中和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以及真鲷重组抗菌肽Hepcidin的抗菌活性。 采集牙鲆不同发育时期的胚胎样品,依次为受精后:4小时(2-8细胞期)、20小时(原肠期)、36小时(神经胚期)、44小时(肌节期)、52小时(尾芽期)、68小时(心跳期)、80小时(鱼苗期);采集牙鲆成鱼肝脏(Liver)、脾脏(Spleen)、小肠(Intestine)、鳃(Gill)、心脏(Heart)和头肾(Head Kidney)组织样品。利用Trizol试剂盒提取RNA,进行反转录得到cDNA,随后通过特异性引物扩增Hepcidin基因和内参β-actin基因,分析牙鲆抗菌肽Hepcidin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胚胎中和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在牙鲆胚胎发育过程中Hepcidin的表达量随发育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在鱼苗期达到最大;在成鱼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也存在很大差别,在肝脏、脾脏和头肾中表达量较大,在心脏、鳃中的表达量较少,而在小肠中几乎没有。 用数种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和水产动物病原菌作为供试菌株对真鲷重组抗菌肽Hepcidin的诱导表达上清及超滤浓缩液进行抗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重组抗菌肽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ATCC 25922)、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As 1.2387)以及水产动物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a(As 1.1801)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其它菌株效果不是很明显。
其他文献
安全报道在企业报新闻报道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重视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企业报安全报道将会占据更多的版面。安全报道导向如何,会影响到企业的安全发展和稳定大局。近年来,笔者恪守平顶山矿工报作为平煤集团党委机关报的定位,在安全报道上,始终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全方位、多视角报道企业安全工作好的经验和方法,为平煤集团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了鼓劲作用,受到了平煤集团领导的高度评价
喀斯特森林是一类特殊的生态系统类型,是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之一。对喀斯特森林林隙特征与更新规律的研究,可为喀斯特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茂兰
鲤(Cyprinus carpio)是目前世界上养殖范围最广的淡水鱼类之一,鲤鱼养殖在世界各国的天然捕捞业和淡水养殖业中均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中国的淡水渔业生产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