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介入对当代水彩画艺术的影响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ech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水彩画出现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经过一代又一代水彩艺术家们的不懈探索,水彩画如今已是一门独立的画种,在艺术语言及表现形式上独具一格。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众对于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也有了崭新的认识,传统水彩画的表现形式已不能满足当代人们的审美需求。当今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舞台上,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加入水彩画的行列,水彩画艺术格局正不断放大。科技进步促使新的绘画材料不断涌现,水彩画传统材料的局限性得到了突破,水彩画技法有了进一步的拓宽,现如今已有部分材料能够在水彩画创作中加以运用并有所表现,本文将新材料分为媒介剂材料、载体材料以及其他辅助材料三个类别来探索他们在水彩画中的运用与表现,这些材料的运用使水彩画能够呈现出更为丰富的表现形式。经过水彩画家们的实验探索,新材料与水彩画的结合不再只停留在技术层面,而是可以很好地融入到创作中,以此来促进水彩画的进步与发展。本文将从水彩画艺术创作、艺术语言以及水彩画的发展三个方面,同时结合水彩画家的艺术作品,来探讨材料的介入对水彩画艺术产生的影响。首先,在水彩画艺术创作方面,材料的介入极大程度地解放了艺术家的创作思维和艺术观念,使水彩画艺术形式更为多元化;其次,在水彩画艺术语言方面,水彩画的本体艺术语言具有透明性与偶然性的特点,新材料的运用使水彩画能够呈现出与清新透亮截然不同的艺术效果,从而使水彩画有了更为丰富的肌理效果,对水彩画的艺术表现力有了一定的增强,同时又使艺术家能够更好的在作品中突出自身情感的表达;最后,在水彩画发展方面,材料介入水彩绘画是水彩画发展的历史必然,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呈螺旋上升状的,遵循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规律,水彩画的发展过程也必然遵循这一发展规律,材料介入后的水彩画正处于一个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同时也有着自身的压力。在这个文化碰撞频繁的时代,水彩画需要在保留其原本独特艺术语言的基础上,在材料上大胆借鉴其他画种,继续对水彩画技法做深入研究,不断创新与发展,在艺术观念上实现开放与包容,紧跟时代的脚步,使水彩画创作能够映射出时代风貌。
其他文献
甲骨文的构造形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使用者的心理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阿恩海姆所提出的视知觉理论是格式塔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实践,并在艺术研究中被广泛应用。本文运用视知觉理论研究甲骨文字的构形,尝试分析完形心理在甲骨文构形中起到的作用与影响。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简单介绍视知觉理论和甲骨文字构形的研究成果,并分析运用视知觉理论研究甲骨文字构形的可行性和意义。第二部分运用平衡理论,
学位
血型糖蛋白A(glycophorin A,GPA)和Band 3是红细胞膜中两类重要的跨膜蛋白,二者相互作用形成的蛋白复合物(Wright(Wr)血型抗原)是红细胞膜内重要的蛋白复合物之一。实验研究发现,GPA–Band 3复合物可能是疟原虫侵入红细胞的重要受体。缺乏GPA–Band 3复合体或因蛋白突变导致的GPA与Band 3相互作用异常的红细胞对疟疾入侵有抵抗能力。此外,GPA与Band 3
学位
氨(NH3)是大气中重要的衡量碱性气体,也是参与大气氮循环的主体,会与酸性气态前体物中和形成二次无机水溶性离子,造成大气颗粒物PM2.5的污染。明晰大气NH3及PM2.5载带二次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特征,评估大气NH3对二次水溶性离子形成的影响对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集了金华城区大气颗粒物PM2.5和气态污染物NH3样品,分析测定出大气NH3、PM2.5以及PM2.5载带的各离子组分的浓度
学位
条纹投影三维测量技术具有非接触、高速、高精度、高分辨率等优点,在逆向工程、虚拟现实、文物保护及医疗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在基于该技术的测量系统中,条纹投影装置是必不可少的部分。目前常见的条纹投影装置是采用LCD或DMD的数字投影仪,能够灵活地投影多种图案,但是价格较高、体积较大。采用罗琦光栅和LED阵列光源的光源步进法相移条纹投影装置具有速度快、体积小、价格低廉等优点,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常见LED
学位
图的hitting time已经得到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在电网络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背景.图的hitting time为随机游走中从顶点x到顶点y的期望步数,记作HG(x,y).图上点 x的 cover cost CC(x)和 reverse cover cost RC(x)为随机游走中关于hitting time的两个重要参数.图G上hitting time的最大值记为φ(G).Klein和R
学位
图的量子态转移问题源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图的理论问题,其在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近些年来该问题得到计算机科学,物理学以及数学等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研究Q-图的量子态转移问题,得到的结论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研究Q-图的完美态转移和优态转移问题,证明对于一个r-正则图G(r≥2),若图G的所有特征值都为整数,则G的Q-图Q(G)不存在完美态转移,进一步地,给出了Q(G)存在优态
学位
界面上的分子吸附在传感器、催化、能量存储和转换、生物化学和分子电子等领域中的电荷转移和传质过程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借助先进的表征技术,在分子水平上探测电极表界面电子结构对分子吸附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仍充满挑战。自2010年,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拉曼光谱(Shell-isolated nanoparticl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HINERS)得到发展以来
学位
近代以前,中国和日本两国的手工艺在百年民族遭遇中显露出命运的多舛。历经180年左右的发展,日本已跃身成为手工艺大国,并在手工艺文化保护方面成效显著,有许多可供我国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基于此,本研究将立足于历史与当下,采用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对中日两国手工艺文化保护历史、政策法规以及思想变革进行比较研究。探寻中日两国手工艺文化保护历史及思想的异同之处,以期更好地认识中国手工艺文化所面临的状
学位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作为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的重要前驱物,是我国大气复合型污染的重要诱因,特别是其中的甲苯、二甲苯生成O3、SOA生成潜势均显著高于其它组分,因此治理苯系VOCs废气对大气质量控制与社会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生物法能够绿色安全地实现苯系VOCs净化,同时具有碳排放量低的优势。然而微生物处理苯系VOCs
学位
纵观整个西方艺术史,其实就是一部从“再现”走向“表现”的历史。从古希腊到19世纪的印象主义,西方艺术史的发展始终围绕“再现”这个核心展开,到了19世纪中后期,随着现代派艺术的兴起,“表现”成为了西方艺术家关注的焦点。后印象主义首先展开了对“表现”的研究,后印象主义并不是一个绘画流派,也不是一个艺术团体,它主要指塞尚、梵高和高更的绘画观念,他们反对机械地模仿自然,主张绘画应该更多地表现对客观世界的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