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治咳川贝枇杷滴丸是临床上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中成药,本论文对治咳川贝枇杷滴丸全方、君药枇杷叶对哮喘的作用及机制进行了研究。采用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组织和豚鼠在体引喘模型进行评价,发现治咳川贝枇杷滴丸全方(2.5,5,10 mg/mL)对静息状态下的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有抑制作用,还可舒张由乙酰胆碱(Ach)和组胺(His)刺激引起的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痉挛,并且呈现剂量依赖性。由Ach和His的量效曲线发现治咳川贝枇杷滴丸的这一抑制作用与M受体和H1型受体有关,对气管平滑肌细胞中的外钙内流具有阻滞作用,并且是非竞争性拮抗剂。体内实验亦发现,治咳川贝枇杷滴丸(1.78,3.55,7.1 mg/kg)可以延长乙酰胆碱和磷酸组胺所致豚鼠哮喘的潜伏期。对组方中含量最大的君药枇杷叶进行平喘作用研究。首先,我们对枇杷叶平喘的有效层进行筛选,得到四个极性段:石油醚层、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和水层。其次,由体外的豚鼠气管平滑肌收缩实验和体内对Ach与His引起哮喘的实验,明确枇杷叶乙酸乙酯层对哮喘的效果最好。最后,利用UPLC-Q-TOF/MS技术鉴定出枇杷叶乙酸乙酯层共有35种化合物,包括18种三萜酸类,10种黄酮类,5种多酚酸类和2种脂肪酸类,熊果酸是其中含量最高的单体。药效学研究发现,枇杷叶乙酸乙酯层(0.05-0.3 mg/mL)对静息状态下的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有舒张作用,还可舒张由Ach和His引起的豚鼠气管平滑肌痉挛,并且对His引起的收缩抑制作用更强。机制研究采用受体抑制剂预先孵育离体气管,与不加抑制剂的量效曲线作对比的间接论证方法。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其舒张作用与激活β受体和NO/cGMP通路,阻断钙离子通道抑制外钙内流,抑制细胞内钙离子的释放有关。通过UPLC-Q-TOF/MS技术得知熊果酸是枇杷叶乙酸乙酯层的主要单体成分(10%),因此进一步研究熊果酸对哮喘的治疗作用。结果显示熊果酸(5-30μg/mL)可以舒张豚鼠气管平滑肌,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激活NO/cGMP通路,阻断钙离子通道抑制外钙的内流。体内的豚鼠哮喘实验证明,熊果酸治疗哮喘主要通过降低血浆ET-l和NO的含量,激活NO/cGMP通路,调节Th1/Th2的平衡(调节IL-5和INF-γ的浓度),从而对抗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此外,还探究了胃肠安丸(WCA)全方对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阿司匹林与双氯芬酸)诱导小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WCA(0.1,02,0.4 g/kg)给药后能明显减少阿司匹林和双氯芬酸引起的胃溃疡。以上研究为扩大治咳川贝枇杷滴丸和胃肠安丸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