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心理学视野下的中西心身保健

来源 :鲁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80612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心身保健为主题,以文化心理学为研究视角,整合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中的相关资源,对心身保健进行了跨学科的研究探索。文化心理学的视角是研究取向,中西文化与心身保健的关联是重要内容。 文化心理学自出现以来,对它的认识便存在着不同的理论观点与研究取向,一种取向认为文化心理学应作为一门学科,使文化心理学学科化;另一种取向认为文化心理学不是一门学科,反对将文化心理学学科化。把文化心理学作为研究视角而非一门学科是本研究的取向。 主要内容包含着三大环节,即从心身关系的中西文化比较到心身健康与疾病的比较再到心身保健的比较。 心身保健问题必然包含了对心身关系的思考,对心身健康与疾病问题的思考。中西文化不同对心身关系的认识就有差异,无论是心-身的互动,还是心-身之间的整合与区分,中西方都表现不同。中国文化中的心身关系重整合轻区分,而西方文化则与此相反,重区分轻整合。 心身健康与疾病也是心身保健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心身健康与疾病和社会文化相关联,中西方文化对此表现出不同的理解。中国文化以阴阳合和为健康的标准,而西方文化则多以身体的无疾病状态为健康标准,后期西方文化加入了心理健康的内容,但心与身的结合不如中国文化中的紧密。 中西文化不同,对心身关系的理解,对心身健康与疾病的理解便不同,由此在心身保健的理论与实践方面也表现出不同。中国文化多心身修养的内容,而西方文化多以身体的锻炼为主;中国文化对心身保健的理解以整合性为特点,西方文化对此的理解多以区分性为特点;中国文化中心身保健在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展开,而西方文化中的心身保健则呈现出职业化的特点。 研究最后还就心身保健问题作了整体性的思考,指明:心身问题、心身健康与疾病问题、和心身保健问题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要论述心身保健问题就必须要先探讨心身问题与心身健康与疾病问题。
其他文献
马克斯·韦伯是一位在社会科学领域闻名遐迩的著名学者,他在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学、历史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论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其大学教育哲学思想却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数字技术、云端技术、泛在网络技术等无时无刻不围绕在人们的身边。在教育方面,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也
考察大学生运用不同阅读类型阅读中英文的即时加工过程。使用美国应用科学实验室(A S L)生产的504型眼动仪,对28名大学生运用精读、速读方法阅读中英文材料的阅读过程的眼动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网络教育已成为目前各级各类院校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适用于网络教育的各类学习管理系统也应运而生,这些管理系统设计理念各不相同,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