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乡二元结构经历着不断的变迁,“土地问题”、“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日益凸显。基于上述我国城市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始于对失地农民安置模式探索的“土地换保障”政策应运而生。本文所研究的“土地换保障”是指“农民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换取社会保障待遇”。理论界对于“土地换保障”褒贬不一。陈颐认为“土地换保障”是一项制度创新,是实现由土地保障向社会保障转变的重要机制;而周显祥等却认为“土地换保障”理论和实践上存在差距,有可能出现侵害农民的现象。本文认为,学者们对“土地换保障”政策持反对意见的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缺少合理定量化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价格的方法导致具体操作不规范而出现农民得不到合理的补偿使得农民财产受损;二是由于各地方政府出于片面追求城市化发展,而不顾农民意愿一味强制推行“土地换保障”,但却缺乏规范的制度保障而给农民带来利益的剥夺。基于此,本文认为有必要站在农民的角度上,提出一个科学定量化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价格的合理模型,从而保护农民利益,显化土地资产,同时为江苏省“土地换保障”政策的发展提供价值核算基础。论文以综合运用了收益还原法、功能价值法、意愿调查法等定量研究的方法并结合一定的定性分析和调查研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第一,利用相关理论分析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价格内涵;第二,分别应用“收益还原法+功能价值法”、“意愿调查法”二条思路来评估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价格,构建一个置换价格评估模型;第三,以锡山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第四,在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出具有参考意义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换保障”其实质为一种土地流转行为,是在现行法律制度下,农民实现土地财产资本化的一种途径。承包地具有巨大的社会保障价格,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价格内涵应该体现为承包地对农民所具有的效用之和,具体体现为经济价格的一部分和社会保障价格。可以利用“收益还原法+功能价值法”和意愿调查法二条思路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价格进行研究。进一步显化土地资产,应加快完善农村土地市场建立,构建土地流转价格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