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几年里,整形外科有一种发展趋势,即微创、无创操作技术。射频除皱技术最近越来越多被用于面部美容。但是,目前对射频除皱技术的机理仍然不十分清楚,限制了射频除皱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运用。因此,我们对射频除皱技术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并进行了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来探究其作用机理,以期更好的推进射频除皱技术的运用。目的:1、了解实验中使用的射频热能皮肤治疗仪的实际疗效;2、通过外加射频电流于体外培养细胞探究射频电流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分泌功能的影响;3、通过射频电流作用于实验动物皮肤探究射频电流对皮肤组织形态及胶原含量、比例变化的影响。方法:1、选择老年性皮肤皱纹20例,进行射频治疗,五次为一个疗程,每次治疗间隔为十天,治疗中优先以患者对热的感觉为标准来选择最佳输出能量,治疗结束后观察治疗效果。2、建立作用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射频电流的电路模型,通过细胞计数绘制生长曲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用免疫组化染色测定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核抗原表达的方法来确定射频电流对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活力及增殖的影响;通过3H-脯氨酸掺入法测定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以确定射频电流对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3、将射频电流作用于兔皮肤,然后HE染色、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来确定射频电流对兔皮肤胶原含量的影响。结果:1、临床试验统计发现射频技术运用于老化性皮肤损伤的治疗能取得很好的疗效,对轻度皱纹疗效最好,皱纹大多消失;中度皱纹也能得到明显改善;对重度皱纹的疗效差。2、射频电流作用后成纤维细胞生长过程观察及生长曲线的绘制:成纤维细胞传代24h后基本贴壁,呈梭形,射频电流连续作用三天,每天观察一次并照相记录。见对照组细胞数量上少于射频组细胞,随着输出电压的增大,细胞数量的增多更为明显。三天后20Vpp组细胞间几无间隙。生长曲线显示同一时期射频电流作用组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3、流式细胞仪测定射频电流对皮肤成纤维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成纤维细胞经三天的射频电流作用后,继续培养24h后流式细胞仪测细胞周期,结果示射频电流作用后细胞数量增加,处于增殖期的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并且在一定范围内随输出电压的增加而增多。细胞各周期时像进行比较,射频电流组不仅仅细胞数量高于对照组,而且S期和G2-M期细胞比数明显高于对照组,G1期细胞比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4、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射频电流对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核抗原表达的影响结果:成纤维细胞经三天的射频电流作用后,继续培养24h后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核抗原的表达。光镜下显示阳性部位呈棕褐色,射频电流组成纤维细胞PCNA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并且在一定范围内随输出电压的增加而增高。5、3H-脯氨酸掺入法测定射频电流对皮肤成纤维细胞胶原的合成的影响结果:经射频电流作用后24小时,3H-脯氨酸掺入量从对照组1226.62±165.74(Cpm)到20Vpp组3202.95±205.29(Cpm),表示射频电流在一定范围内使成纤维细胞3H-脯氨酸掺入量增加。6、射频电流作用于兔皮肤后,HE染色显示胶原纤维染色增强,排列更加紧密。7、射频电流作用于兔皮肤后,天狼猩红染色显示Ⅰ(红色)、Ⅲ(绿色)型胶原均增多增强,胶原排列更加紧密,且Ⅲ(绿色)型胶原增多明显,所占比例有所上升。结论:1、射频除皱技术的临床有效率可达95%。2、射频电流会刺激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及增殖;可以刺激成纤维细胞合成及分泌胶原。3、射频电流可促进兔皮肤胶原含量增加,且可使Ⅲ型胶原与Ⅰ型胶原比例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