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几年,受一些地震的影响,香港一些建筑也受到了微小的振动。这使香港人民开始认识到,香港并不是地震安全区。实际上,香港是被划为中等地震区的。但是,几乎所有的香港住宅建筑都没有考虑抗震设计。为获得高的质量控制、绿色建筑环境和增加建造的速度,预制构件在高层建筑的使用使得这个问题尤为突出。以往地震带来的惨重教训告诉我们,包含一些预制混凝土构件和连接,而没有很好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抗震性能较差,在强地震作用下易受到破坏。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专门针对香港预制混凝土组合结构抗震问题的研究。本文以考虑非结构构件影响的香港典型高层预制组合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有关抗震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分析计算和规范对比,着重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初步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1.对美国规范(UBC),新西兰规范(NZS 3101:1995),欧洲规范(Eurocode 8)和中国规范(GB50011-2001)就预制非结构构件抗震的要求进行了对比。主要对比了抗侧向力要求的不同。四个规范对抗侧向力的设计基本都是采用简化的方法,依据的是非结构构件的反应、非结构构件的尺寸、非结构构件的重量、非结构构件在结构中的位置以及非结构构件的延性。2.对香港一栋典型的41层考虑与不考虑预制非结构墙体构件的预制组合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了算例分析,通过对比两者的计算结果,分析了预制非结构墙体构件对结构整体反应的影响。3.对比了美国规范(ACI 318-05),新西兰规范(NZS 3101:1995),欧洲规范(Eurocode 8)和中国规范(GB50011-2001)在梁柱节点抗震设计的异同。首先对梁柱节点的抗震设计要求的梁柱节点的尺寸和剪应力进行了对比和讨论。指出影响梁柱节点截面尺寸的因素包括轴压力、横向钢筋数量和混凝土强度。并对影响梁柱节点抗剪强度的因素进行了讨论。最后对梁柱节点满足剪应力要求所必需的构造措施进行了对比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