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奶牛业生产中,适度和及时淘汰繁殖性能不良和生产性能低下的奶牛,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奶牛业的经济效益。但过度淘汰则造成适繁奶牛和产犊数量减少,反而降低了经济效益。因此,适时适度淘汰一些奶牛是必要的和有益的。国内外奶牛非本意淘汰的主要原因是产奶与繁殖障碍,产奶障碍主要是以乳房炎为主的乳腺疾病所致,繁殖障碍则主要以慢性子宫内膜炎和卵巢病变为主的产科疾病引起。进行淘汰奶牛乳腺及生殖器官的病理学观察,对于奶牛两大类疾病的诊断、防治,分析其发病原因、发病机制,进而分析泌乳奶牛淘汰的疾病因素,减少非本意淘汰的比例具有重要意义。另外,通过对抗生素久治不愈的顽固性乳房炎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分析酵母菌在乳房炎的致病作用,对顽固性乳房炎的诊断治疗和降低抗生素的错误应用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对泰安某奶牛场50头淘汰奶牛的200个乳区、整个生殖系统(卵巢、输卵管、子宫)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选择经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或长期反复发作的12头疑似酵母菌性乳房炎奶牛的48个乳区内容物,进行酵母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50例淘汰奶牛中,32头发现有明显的乳房炎眼观病变,主要表现慢性炎症、化脓性炎症、卡他性炎症、浆液性炎症和纤维素性炎症。经组织病理学检测发现47头奶牛见有乳房炎病变,眼观检出率只有组织检出率的68%,除慢性乳房炎和化脓性乳房炎的眼观判定符合率较高外,浆液性、卡他性和纤维素性乳房炎的眼观判定准确率极低;组织病理学检测发现50头淘汰奶牛200个乳区病变检出率高达82%(164个)主要表现增生性乳腺炎32.5%(65个)、化脓性乳腺炎20%(40个)、和卡他性乳腺炎11%(22个)。但未见结核性、布氏杆菌性和放线菌性肉芽肿型乳腺炎;在50例淘汰奶牛中,2个卵巢卵泡囊肿,1个黄体囊肿,2个卵巢萎缩,卵巢病变检出率仅为10%,输卵管未见明显病变。21例有子宫内膜炎病变,病变检出率高达42%,多为子宫慢性炎症(慢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慢性脓性子宫内膜炎、慢性增生性子宫内膜炎),比例达22%。但治愈率较高的急性炎症也占有很高的比例(20%);本试验从12头疑似酵母菌性乳房炎(经抗生素反复治疗无效的顽固性乳房炎)48个乳区分离到酵母菌15株。经鉴定白色念珠菌6株、克柔氏念珠菌3株、新型隐球菌3株、热带念珠菌2株及皱落念珠菌1株。药敏试验表明常用抗生素对酵母菌完全无效,酵母菌对抗真菌药物(制霉菌素、酮康唑、氟康唑及克霉唑)有一定敏感性,但不尽相同,整体评价酮康唑的体外抗菌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