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地理数据库是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信息系统网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基础子系统,它为各种地理信息应用行业提供了基础地理数据。其中,作为空间分析的基础,DLG (Digital Line Graphic,数字线划地图)数据是基础地理数据库中重要的空间数据类型,是对自然和人文现象的矢量表达。为了保持DLG数据的现势性必须对其进行不断地更新。而面要素是DLG数据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反映城市地区的大比例尺数据集中,如建筑物、绿化地、湖泊等都以面状要素的形式存储在数据集上,且建筑物等类型地物实体具有较快的变化速度,所以本文重点研究面要素的匹配与更新方法。与版本式更新相比,DLG数据库的增量更新具有经济高效的特点,但更新方法更加复杂,需要进行同名面要素匹配、面要素变化检测与分类以及数据库的增量更新等。鉴于此,本文围绕DLG数据库中面要素的变化检测与更新问题开展技术方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面要素的自动匹配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对国内外已有的面要素匹配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类和归纳。针对当前大多数方法无法处理面要素的非一对一的匹配关系问题,本文通过提取相应面要素间的多个特征构成差异特征向量作为匹配依据,并提出以差异特征为输入,利用逻辑回归模型实现面要素自动匹配的方法,以建筑物匹配为例进行了实验,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面要素间一对多、多对一以及多对多的匹配,且该方法对于面要素的匹配具有较高的准确率。(2)针对面要素变化检测与分类问题,根据相应面要素的变化类型与要素间特征变化的规律,以决策树模型为指导,构建了基于规则链的面要素变化检测与分类模型。在判断具体地面要素的变化类型时,首先调整要素间主要差异,然后重新计算差异特征向量并将其并代入匹配模型,根据匹配结果和调整的特征按一定的规则实现面要素的变化检测与分类,并标记面要素的变化类别。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地检测面要素变化,判断面要素变化类型。(3)在面要素变化检测与分类的基础上,本文根据面要素的不同变化类型制定了不同的更新操作,实现了面要素的自动更新;为了有效管理历史数据和变化前后数据之间的关系,本文以基态修正模型为基础为每种变化类型设计了存储模式,通过建立永久唯一 ID、添加时间标记等使要素数据集在更新前后建立关联,为数据的时空分析提供了便利。(4)在本文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并开发了 DLG数据库中面要素变化检测与更新原型系统,该系统能够对同名面要素进行匹配,对面要素进行变化检测与分类,该系统还能在对变化的面要素进行分类之后进一步提取变化信息,增量地更新现势库并保存历史数据到历史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