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死亡委婉语的隐喻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tx3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往今来,从东到西,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和忌讳让死亡委婉语成为了世界各民族语言中共存的一种语言现象、社会习惯和文化传统。传统的英汉死亡委婉语研究多集中在民族文化对比研究上,而忽略了深入探讨文化差异背后的深层原因。本文力图从隐喻的角度来对中英文中有关“死亡”的委婉语进行研究,找出其异同,以探索英汉民族的死亡委婉语认知机制和它们的教学应用。 本文概述部分主要介绍了委婉语定义,并区分了死亡委婉语和死亡替代语。笔者将依赖场景和带有诅咒意味的语言称之为死亡替代语,它们不属于本文研究的范围。这里探讨的英汉死亡委婉语主要是用含蓄、迂回或者冒犯性小的方式来表示死亡。 本研究的文献回顾部分首先介绍了隐喻在各个历史阶段的研究成果,随后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探讨了隐喻和委婉语的紧密关系。因为委婉语本质上是隐喻性质的,所以研究委婉语的认知工作机制离不开介绍隐喻认知机制,由此文献部分着重介绍了三种影响很广泛的隐喻认知理论:Richards和Black的互动理论,Lakoff 和Johnson的投射理论,以及Fauconnier和 Tutner 的合成空间理论。经过比较和对比三种理论,笔者发现Fauconnier和Turner的合成空间理论优于互动理论和投射理论,可以将其作为研究英汉死亡委婉语认知工作机制的理论框架。 本文接着对中英文中有关“死亡”的委婉语进行了收集和分类。从离开、结束旅途、睡觉和生理活动等四个方面阐述它们的相同之处,又从等级观、宗教、社会习俗和社会经济生活等四大方面总结了其不同之处。通过英汉死亡委婉语的语料分析,笔者发现中英死亡委婉语的差异大火超过它们的相同部分。 在合成空间理论的框架下,笔者对于上述整理的语料进行了分析。因为语料是各个心理空间的合成结果,所以需要拆分合成过程,来了解英汉死亡委婉语的认知机制是如何形成的。作者依次分析了两个输入空间,类属空间和层创结构,研究结果发现两个输入空间之间有比喻和换喻两种映射;两个输入空间在类属空间内的映射反映出相同的抽象概念:层创结构中的组合、完善和扩展创造了委婉效果,让人们认识到英汉死亡图式的同与不同,也实现了死亡图式和背景知识的互动。研究结果让笔者对英语委婉语的教学和学习提出了以下意见:教学方面,教师应从认知角度来给学生介绍死亡委婉语,帮助学生在英语死亡图式和其相关委婉语之间建立关系;教授人类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以及强调知识背景和文化模式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方面,本文从接触新词、理解新词和加强词语记忆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发现有意识的学习委婉语认知机制可以减少学生死记硬背造成的记忆负担,有助于他们透过英语语言的表层形式体会异语民族思维特点和概念模式,从而实现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地学习死亡委婉语的目的。
其他文献
杰克·伦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伟大的作家之一,在短短十几年的创作生涯中,他给后世人留下了包括剧本小说报告文学论文在内的几百部作品。《月亮谷》是杰克·伦敦后期的代
体育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强,体育愈来愈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今,许多报纸开设了体育版,一些报纸的体育版
卡里尔·菲利普斯(1958-)出生于西印度群岛,在英国受教育长大,现任教于耶鲁大学。他作为西方当代文坛的一位族裔文学新秀,中外学术界在近年来给予了他越来越多的关注。流散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