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损伤炎症反应学说”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支持,在这一学说中血管内皮受到炎症损伤后,可以引起单核细胞趋化、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并可穿过内皮细胞到血管壁中,吞噬oX-LDL成为泡沫细胞,同时,单核细胞可能直接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这些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往的研究表明,单核的细胞趋化、粘附和聚集以及迁移,甚至引起血管内皮损伤等一系列炎症反应有赖于特定的粘附分子、化学趋化因子及其受体来调节。但近年发现的新的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介导的促白细胞粘附过程并不需要其他粘附分子,其可通过与受体CX3CR1结合兼有介导细胞粘附与趋化的功能。同时,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与表达在NK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上受体CX3CR1结合以后,可以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的杀伤力,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本实验拟采用Western blot、ELISA及明胶酶谱法等分子生物学检测手段,通过研究PKC、ERK、TNF-α及MMP-2在FKN-CX3CR1影响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探索了FKN-CX3CR1可能存在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同时,探讨FKN-CX3CR1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形成机制。实验研究结果显示:1.FKN-CX3CR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信号转导机制之一可能通过以下系列级联反应实现的:FKN-CX3CR1→→G-蛋白→→PKC→→ERK→→TNF-α。2..FKN-CX3CR1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增加单个核细胞ERK的表达而实现的。3.FKN-CX3CR1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增加单个核细胞表达TNF-α而实现的。4.PKC在FKN-CX3CR1诱导单个核细胞活化ERK和促进TNF-α的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5.ERK在FKN-CX3CR1诱导单个核细胞表达TNF-α及MMP-2的过程中起促进作用。6.FKN-CX3CR1对单个核细胞MMP-2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PKC途径实现的;同时,FKN-CX3CR1可能通过ERK途径促进单个核细胞MMP-2的表达,但总体上来说,FKN-CX3CR1对单个核细胞MMP-2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本实验首次研究了FKN-CX3CR1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存在的一条信号转导机制及在国内首次对FKN和MMP-2的相互关系及机制进行了探讨,同时,讨论了FKN促进动脉粥硬化的可能机制。实验研究结果将有助于阐明FKN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系及其在细胞内的具体信号转导机制,为AS疾病早期的细胞内生物学活动提供分子理论基础,同时,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可行性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