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升自身竞争力,铁路运输企业采取了开发新型运输产品、实行多样营销策略、调整运输价格等措施。中国铁路总公司盛光祖总经理提出“货运是铁路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而铁路大宗货物运输周转量占到货物总运输周转量的50%以上,因此,如何制定符合企业健康发展的运价水平,并把握住大宗货运市场是铁路货运改革的关键。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我国铁路大宗货物运输定价问题。在绪论中详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明确了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接下来,通过对我国铁路货物运价机制现状的分析,梳理了我国铁路货运运价管理体系及运价结构,从三个方面概括我国铁路大宗货物运价存在的问题。在研究我国铁路大宗货物运输需求的基础上,应用计量经济学相关理论和工具,获取采集1978年-2009年相关数据,建立VAR模型,并根据模型结果实证分析我国铁路大宗货物运输需求与国民经济及铁路货物运价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结果表明,由于我国铁路货物运价长期受到管制,导致大宗物资运价率偏离正常水平,缺乏对运输需求的正常抑制作用;国民经济水平对我国铁路大宗货物运输需求影响比重最大且更持久。通过学习微观经济学价格理论,并对三种定价观点进行比选。考虑我国铁路货运企业是面临垄断竞争的,企业长期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短期以维持经营为底线进行定价,建立适合我国铁路大宗货物运价机制的定价模型,确定合理定价区间。最后,本文选取G铁路局进行案例分析,对前述定价模型进行检验,得到的运价下限贴近现行运价水平。经过分析,该模型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需求函数的确定、成本函数的确定等,也是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