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三农”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三农”问题的前提和保障。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关系到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至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在党和政府一贯的关注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和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相比,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事业还十分落后,从而影响了农村及整个社会的发展。本文在回顾了农村社会保障历史变迁和分析现状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保障水平低、缺乏有效管理、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经济、政治及农村人口和文化心理等因素的制约。从经济因素分析,政府的财政投入不足和农民筹资能力弱制约了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从政治因素分析,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二元社会保障体制是制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根本原因,农民的意见表达权缺失限制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从农村人口和文化心理因素分析,农村人口因素给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带来明显压力,而农村文化和农民心理因素又阻碍社会保障的制度化建设。在全面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本文参照农村社会保障的国际经验,提出要选择合适的对策力图解决这些制约性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政府树立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责任意识;二是在政府主导作用下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包括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的管理体制和监管体制、推动农村社会保障的立法建设、加强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三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主要是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失地农民和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