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利用拉拔-内压扩散复合法,将钛、钢两种金属管复合在一起,借助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电子探针、能谱分析等仪器及弯曲试验、拉剪试验等方法,研究了钛与钢双层管的界面扩散复合行为,分析了钢表面脱碳层对界面结合的作用,并探讨了表面处理方法、压力、扩散温度和扩散时间等工艺因素对结合强度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拉拔-退火处理后,钛-钢复合界面上的原子间发生了互扩散,并在界面上形成致密的化合物层TiC,阻止扩散的进行,退火工艺不同,化合物厚度也不同,温度越高,时间越长,化合物越厚;钢表面存在脱碳层时,对界面原子扩散机制存在影响,扩散初期,界面上原子扩散以铁、钛两种原子为主,随着退火时间延长,界面上形成了碳化物,阻止了铁、钛原子的继续扩散。随着保温温度的提高,界面上逐渐出现了TiFe、TiFe2等化合物,界面上具有脱碳层的试样出现TiFe、TiFe2化合物的温度较低。 通过拉剪试验及弯曲试验表明,在退火时间为30min的情况下,随着温度的提高,界面结合强度存在最大值,在750~800℃之间强度最高;随着保温时间延长,界面结合强度急剧下降;在750~800℃保温30min时,界面塑性较好,可承受一定的弯曲变形而不开裂;碳原子的扩散速度较快,能够较快的穿透脱碳层,在界面上形成碳化物,降低界面结合效果,因此,脱碳层对界面结合的强度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