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哨淋巴结技术在胃癌应用中的临床与病理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w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胃癌前哨淋巴结术中定位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目的:术中通过对胃癌患者使用1%亚甲蓝进行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分析术中定位活检前哨淋巴结技术在胃癌中应用的可行性以及临床价值。方法:术中对62例胃腺癌患者使用1%亚甲蓝进行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术后对所有淋巴结及胃癌组织行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判断肿瘤转移及浸润深度,分析判断胃癌中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结果:1、62例胃癌患者中成功检出SLN的有56例,检出率为90.3%(56/62)。一共检出SLN 108枚,平均每例1.93±0.46(0~5)枚。52例(52/56,92.9%)SLN位于肿瘤N1,4例SLN(4/56,7.1%)发生“跳跃性转移”,4例患者中其中1例为T1期,1例为T2期,2例为T3胃癌。2例SLN同时出现在N1和N2,2例SLN单独出现在N2。2、62例患者共检出淋巴结766枚,平均每例11.48±0.65枚(3~24枚)。HE检测发现共有162枚/47例淋巴结转移,其中SLN转移55枚,SLN转移度为50.9%(55/108),107枚N-SLN存在转移,N-SLN转移度为16.2%(107/658),SLN转移度与N-SLN转移度采用χ2检验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8493,P=0.000,P<0.005)。56例检出SLN的患者中有36例SLN存在转移,其中28例SLN为胃周淋巴结唯一转移部位,但是有8例N-SLN同时存在转移。其余20例SLN无转移,但其中5例N-SLN存在转移。这5例患者中其中1例为T2期胃癌患者,4例为T3期患者。6例未检出SLN的胃癌患者中T2期2例、T3期4例,但这6例患者N-SLN常规HE检测均存在转移现象。3、HE检测发现SLN转移55枚/36例,SLN转移度为50.9%(55/108),SLN转移率为64.3%(36/56),由SLN预测胃周淋巴结转移情况的特异性为100%(15/15),假阴性率为12.2%(5/41),准确率为91.1%(51/56),敏感性为87.8%(36/41)。采用χ2检验对T1、T2、T3期胃癌的准确率、敏感性、假阴性率比较,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随着肿瘤临床病理分期的加深,SLNB的敏感性、准确率下降,假阴性率升高。结论:1、胃癌术中采用亚甲蓝定位活检SLN切实可行,具有较高的检出率;2、胃癌患者术中通过SLN定位可以发现跳跃性转移;3、SLN能够准确预测T1、T2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SLNB适合用于T1、T2胃癌,但要尽量避免假阴性的发生。第二部分胃癌前哨淋巴结分布区域与分布规律的临床研究目的:通过对胃癌前哨淋巴结分布区域与分布规律的探讨,分析前哨淋巴结技术能否对胃癌术中淋巴结清扫技术提供理论和实际操作的支持。方法:对62例胃癌患者术中采用亚甲蓝行前哨淋巴结定位并活检,绘制淋巴结分布图,分析胃癌前哨淋巴结分布区域与分布规律。结果:56例患者中52例(52/56,92.9%)SLN位于肿瘤N1,4例SLN(4/56,7.1%)发生“跳跃性转移”,这4例患者中1例为T1期患者,1例为T2期患者,2例为T3胃癌患者。1例U区肿瘤SLN位于NO.1和NO.8组淋巴结,1例M区肿瘤SLN位于NO.1和NO.7组淋巴结,1例M区肿瘤SLN单独位于NO.7组淋巴结,1例L区肿瘤SLN位于NO.8组淋巴结。2例SLN同时出现在N1和N2,2例SLN单独出现在N2。“跳跃性转移”多位于NO.7和NO.8组淋巴结。L区肿瘤SLN绝大部分位于第NO.3、NO.6组淋巴结,M区肿瘤SLN多位于NO.3、NO.4组淋巴结,而U区肿瘤SLN通常位于NO.1、NO.3组淋巴结。结论:随着病灶位置的不同SLN所在部位各有差异,通过胃周分布图可以很直观的发现胃周的前哨淋巴结绝大多数分布在靠近病灶处,很少分布在远离胃癌处及发生跳跃转移。“跳跃性转移”多位于第7和第8组淋巴结。第三部分胃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检测及其与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目的:通过对胃癌患者前哨淋巴结进行微转移检测,分析评价胃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方法以及微转移与患者预后存在的关系。方法:1、对患者前哨淋巴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鼠抗人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AE1/AE3表达。2、对患者前哨淋巴结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AE1/AE3表达。3、对患者进行随访,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1、免疫组化法检测发现有70枚/46例SLN阳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有73枚/48例SLN阳性,并且免疫组化检测呈阳性的SLN流式细胞术检测同时为阳性,因此共有18枚/12例SLN存在微转移现象。HE检测与免疫组化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对SLN的转移度和转移率采用χ2检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经免疫组化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有18枚/12例SLN存在微转移现象,导致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期相应发生改变,3例Ⅰ期患者临床分期上升为Ⅱ期,2例由Ⅱ期上升为Ⅲ期,还有1例患者由Ⅲ期上升为Ⅳ期。通过微转移的检测可以使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期更完整、准确,能更好地判断病情、指导治疗、判断预后。3、SLN微转移情况与肿瘤大小及浸润深度有关。没有SLN微转移存在的患者累积复发(转移)风险明显低于有SLN微转移的患者(P<0.05),存在SLN微转移的患者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无SLN微转移的患者(P<0.05)。结论:1、免疫组化法、流式细胞术检测AE1/AE3表达,是发现胃癌SLN微转移的灵敏检测方法。2、通过SLN微转移检测可以整体提高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提高患者的病理分期的准确性。3、SLN微转移情况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组织类型均无关,而与肿瘤大小及浸润深度有关,是一项较独立的预后检测指标。4、SLN微转移与患者预后有明显相关性,微转移呈阳性的患者具有比较高的复发(转移)机率,与此同时死亡率相应也增高。
其他文献
第一章NDRG2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临床病理和预后意义目的:检测NDRG2蛋白在胆囊良、恶性疾病中的表达强度,并结合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NDRG2蛋白表达的有关因素,初步探
目的:胰腺癌以恶性程度高、发展快、预后差而闻名,在欧美国家列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四位,在我国该病发病率及死亡率迅速上升,列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六位,但其发病机制至今未明,
本文通过水质分析、垢样分析、结垢趋势预测以及结垢影响因素分析等,从多方面探讨了胜利采油厂注水系统的结垢原因,查明了胜利采油厂注水系统结垢物的主要成分以及影响结垢主要
[研究背景和目的]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世界第二大肿瘤相关的死亡病因,但是胃癌的发病机制还不明确。一些环境因素,如饮食习惯、吸烟、幽门螺杆菌,均可能影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现代学校武术教育目标定位方面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影响以及转变的路径进行分析.在目前的教育目标中,武术教育目标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第一部分:B-NHL细胞中BAFF及其特异性受体BAFF-R的表达和定位的研究研究目的:明确B-NHL细胞系Raji、Jeko-1、Pfeiffer细胞中BAFF和BAFF-R的表达和定位。研究方法:采用RT-PCR和We
本文报告在内镜直视下应用国产激光多普勒血流计测定了45例正常老年人(年龄65~87岁)胃及十二指肠球部十二个不同部位的粘膜血流量。并与55例正常青中年人(年龄18~44岁)进行了
肝细胞肝癌(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国家,约占全球肝癌病例一半以上。虽然肝癌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但由于肝癌的疾病过程进展迅速、具有极高的复发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