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成为中国第一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中国的遗址保护工作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并揭开了我国遗址保护工作的大幕。陕西省是我国的文物大省,文化遗产比比皆是,其中关中地区是文化遗产最密集的区域。在关中地区诸多的文化遗产中历代帝王陵寝遗址熠熠生辉,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但是,目前国内从陵寝绿化概念的界定到保护体系的建立均尚属空白。2005年10月17日至21日在古城西安召开了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5届大会,大会提出了“古迹遗址及其周边环境——在不断变化的城镇和自然景观中的文化遗产保护”的议题,为我们开展遗址绿化的保护工作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契机。陵寝遗址的保护不仅仅是对遗址本身的保护,对其周边环境的保护也十分必要,因此,遗址绿化的保护也是遗址保护的重要内容。文章详细分析了关中地区陵寝绿化的现状,发现由于自然气候的变迁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导致关中地区陵寝遗址的绿化受到严重的破坏,同时由于观念的落后和保护的不当使得原本就遭受破坏的遗址绿化更是雪上加霜。陵寝遗址绿化对遗址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对陵寝遗址及其它相关文物的保护、促进旅游的开发和发展、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结合生产使当地住民增收等。基于以上原因,本文通过对关中现存的陵寝遗址及其绿化现状进行了分析,揭示出陵寝绿化存在的问题,提出陵寝绿化保护的概念,尝试性的构建陵寝遗址绿化保护体系和必要地段的规划方法。首先,本文详细的阐述了陵寝遗址绿化所遇到的难题及解决办法,并提出了以“保留”、“完善”、“保护”、“重新规划”为保护策略,以“先面后点、先重后轻、尊重历史、满足未来”为保护原则的陵寝遗址绿化保护方法。其次,归纳了陵寝遗址绿化保护的现状和不足,根据不足提出相应的补救和规划措施——综合全面的规划、采取过渡形式、全面的恢复、实现良好的风貌。最后,根据陵寝绿化现状提出以遗址保护为首要目标,以M=G*(A+B+C+D+E+F)为模式的绿化面积,以5:4:1(乔、灌、草的绿化覆盖面积)或是1(1-2):10:30(每30平米范围内,1棵落叶乔木,或1到2棵常绿乔木,10棵灌木)乔、灌、草的绿化比例,采用“园中有园”手法合理布局的遗址的绿化思路,并且在最后结合实例进行分析。本文采取理论研究—可行性研究—实践性研究的辨证思想的研究路线对关中陵寝绿化的保护和规划建设进行系统阐述,讨论出一些适合于现阶段关中陵寝绿化建设的原则和方法,旨在适应现实情况的基础上,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下的遗址保护工作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将遗址保护工作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以适应全世界社会文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