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流程中,“生态”和“乡村”无疑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呈现对象。以生态问题为关注对象的生态小说和以乡村问题为关注对象的乡村小说,其创作和研究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不断提高和“三农”等乡村现实问题的日益突显,乡村生态问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乡村中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日益失衡的现状,深深触动了一批既具有强烈的生态意识,又具有深厚的乡村情感的作家。他们以乡村生态为关照对象,热切地关注乡村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通过对乡村生态矛盾的展示和对乡村生态和谐的追寻来揭示社会矛盾、反思现代工业文明、表达终极关怀、寻找“诗意的生存”,重建和谐乡村。此类小说自20世纪90年代勃兴以来,作品越来越多,气势越来越大。然而,与小说创作蓬勃发展的形势相比,目前文艺理论界对此类小说的研究却尚显薄弱。
本文以此类小说为研究对象,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梳理和探讨。此类小说鲜明地体现着对乡村生态问题的深切关注和深入思考,把它简单地归入生态小说或乡村小说都是不合适的。一方面,乡村生态虽然也是生态小说的关注对象之一,但是生态小说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关注的是整个生态系统,考察和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乡村生态只是生态小说关注对象中的一个很小的部分,生态小说没有能够对乡村生态进行全面的表现和深入的考察。另一方面,在乡村小说中,作家关注的重心是乡村中人与人的关系,关注人在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却关注不够;即使对乡村生态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也往往仅限于把乡村生态作为展现乡村社会生活的背景来处理。总之,不仅在描写对象上,而且在写作风格、文化意蕴等方面,此类小说均表现出与生态小说和乡村小说不同的特色。因此,本文将此类小说独立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并借用生态乡村小说这一名称为其命名。生态乡村小说是生态小说和乡村小说的结合体,是一个尚未引起文艺理论界足够重视的、仍处于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小说形态。生态乡村小说家对乡村生态的关注和思考是在揭露与反思、追寻与重建两个维度上展开的。他们在作品中营造了两个不同的乡村世界,并在两个不同的乡村世界中实现对乡村生态的多维表达。以陈应松、雪漠、郭雪波为代表的生态乡村小说家,以人与自然矛盾冲突为主要关注对象,展现了一个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双重危机下的乡村世界;通过对饱受蹂躏的乡村自然生态和日益失衡的乡村精神生态的揭露和展示,探讨了自然生态破坏背后隐藏的乡村精神生态的失衡,深刻揭示社会矛盾,展示现代工业文明弊端,对人性等形而上问题进行反思。以铁凝、迟子建、石舒清、王新军为代表的生态乡村小说家,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主要关注对象,展现了一个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双重和谐的乡村世界;通过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在的乡村世界诗意的发掘和描绘,寄托超越性的人生理想,表达诗意栖居的人生追求。生态乡村小说作为一种全新的小说类别,对它的阐释和研究具有重大意义。首先,生态乡村小说不仅成为中国文学创作和研究新的增长点,更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争取中国话语权地位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其次,生态乡村小说为中国小说家族添加了新的成员,丰富和拓展了小说的表现领域,具有独特的文学史地位;再次,生态乡村小说是生态和乡村两大现实问题在文学中的反映,对于解决这两大现实问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然而,作为一个尚未定形,仍处在变化发展过程中的小说形态,但其创作也尚在起步阶段,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在文化批判、创作视野、艺术品味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文艺理论界对生态乡村小说创作的系统研究也尚显薄弱和不足。但是,作为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小说形态,生态乡村小说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