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神经网络的露天矿抛掷爆破爆堆形态预测研究与应用

来源 :华北科技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elvisiv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炭工业是中国重要的基础能源支柱产业,矿山规模和产能保持着逐年平稳上升。其中,黑岱沟露天煤矿作为国内首个成功应用抛掷爆破-拉斗铲倒堆工艺技术的矿山,目前原煤产量最大的露天煤矿之一,更是不断追求着生产效率和效益的突破。抛掷爆破工程技术作为重要生产环节,需进行不断地优化升级。考虑到爆堆形态是评价抛掷爆破技术的关键因素,因此本论文围绕抛掷爆破爆堆形态的预测研究展开。第一,抛掷爆破涉及参数复杂,现场作业难以区分主要影响参数,缺乏对影响爆堆形态的关键参数具体分析和设计。因此,需要研究当前采区工作面要素、爆破设计参数、爆堆形态数据等关键影响参数或评价指标,分析论证安全参数值。同时评估爆区位置对爆堆形态的影响。第二,爆堆形态特征分析研究中,一方面需要大量的现场实验统计样本作为支撑,另一方面还需要对样本进行分类、筛选,以确保预测的准确性。然而由于数据量庞大,因此当前研究工作普遍存在着研究样本少、缺乏系统性样本筛选方法等问题。针对上述情况,收集整理数据库中爆堆样本,研究提出了标准化的爆堆形态分析、处理、回归方法,对大量样本的工作面形态特征及爆堆形态特征进行多次筛选;并提出样本集合的局部加权现行回归方法,在保留爆堆曲线局部细节特征的前提下,得到了具有普遍解释意义的典型爆堆曲线,为爆堆形态研究提供了快速的分析方法。第三,爆堆形态控制、预测分析中,实际常常直接使用平均有效抛掷率评估抛掷爆破方案,对当次作业中较优爆堆形态及其设计参数缺少关联性挖掘,忽视了形态数据对方案数值的反馈和优化。针对上述情况,研究选用三层可自适应误差下降调整权值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以典型爆堆曲线形态参数、曲线对应爆破设计参数为输入、输出节点,通过Matlab训练建立爆堆样本数据映射关系。研究优化模型关键构造参数,缩小设计参数值的计算误差,确保新的爆破设计方案优化效果。研究表明,筛选分组后的不同台阶高度典型爆堆曲线,可对约77.8%的样本进行解释,并适用于倒堆平台搭建方案的预设计。同时,利用各参数建立的网络模型,预测效果误差在4.53%内,且利用典型爆堆曲线预测爆破参数,输出参数值与相似历史数据对比误差在6.56%内。本研究成果应用在黑岱沟露天煤矿,可改善抛掷爆破的爆堆形态及爆破效果,进而提高了拉斗铲生产效率。
其他文献
机场终端区航路网络作为保障民航运输的最后一个组成部分,是保障空中交通高效运行的空中“最后一公里”。本文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构建机场终端区航路网络模型,分析了模型的复
静钻根植工法地热能源桩是一种将静钻根植工法与地源热泵技术相结合的新型地热能源桩,将换热管置于桩外水泥土中,有效避免换热管损坏且便于施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地热能源桩在深厚软土地基中应用较少,其理论研究和现场原位试验开展不多,把静钻根植工法桩作为载体的地热能源桩热-力学特性的研究基本空白。因此本文以外置双U型静钻根植工法地热能源桩为对象,采用原位试验、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等手段,对静钻根植工法
铀矿开采和铀矿生产应用过程中产生的含铀废水,会对土壤、水等环境造成放射性铀污染,甚至会对人类生存环境以及生态环境构成潜在威胁。吸附法因其工艺简单、高效廉价而被广泛
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的储能器件,具有充放电时间短、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在混合动力汽车、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阳极氧化法在Ti
射流在燃烧器、混合器、反应器等设备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众多应用实践表明,射流的湍流混合性能是影响燃烧效率、污染物排放、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开展新型高效射流混合技术研究对于研发高性能船用锅炉燃烧器、混合器等设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运用流动控制技术,创新性地提出了使用薄膜拍打的方式,来提高射流与周围静止流体的混合性能。实验过程中主要使用烟雾发生器、激光器、热线风速仪等实验设备,在不同雷诺数R
互连网络是超级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拓扑结构是超大规模计算机系统中的元件(处理器)的连接模式,互连网络的结构和性质是超级计算机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设计和选择互连网络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日常生活,对能源的需求愈来愈大。采用CO2驱油工艺不但可以增加成熟油藏原油采收率,还可以将大量温室气体CO2埋存于地下,实现能源的绿
伴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对空间探索需求的日益增加,敏捷机动卫星和对地观测卫星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其在资源勘探、远程通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其中卫星的姿态机动
氯酚类有机物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是难降解有机污染物中的典型物质,常用于各种化工材料和中间体,由于过量生产含氯有机物,使得这种有毒有害的物质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从而
智能交通系统是各个国家解决交通事故问题的研究趋势,其中针对智能车辆的研究是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中最核心的一环,由于机器驾驶能减少驾驶员的操作失误,降低交通事故率的同时也提高了交通通行效率。国内外对智能车辆在弯道上行驶的研究明显低于其在直道上的研究,然而又有研究表明每公里弯道上发生的交通事故数量明显大于在直道上发生的。面对上述问题,本文对智能车辆的弯道换道技术进行了研究。车辆进行换道控制时需要建立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