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经颅多普勒(TCD)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颅内动脉瘤手术术后血管痉挛的预测,通过对不同部位动脉瘤的痉挛峰值研究,提高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预测准确率,并分析不同位置动脉瘤血管痉挛峰值不同的原因,更好的预测症状性脑血管痉挛。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从2008年至2011年因动脉瘤性蛛网膜下出血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动脉瘤手术的患者81例,患者按照动脉瘤位置的不同分为三组,每组患者在出血后的1~6d、7~12d、13~18d三个时间段内行脑血管彩超记录脑血流速度,用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两因素多水平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动脉瘤出血引起血管痉挛的峰值出现时间在出血后的18天分成的3组内有显著差异(P<0.05),TCD数据随时间变化;3组不同部位动脉瘤出血引起血管痉挛的TCD数据在组内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动脉瘤位置与出血时间两个因素存在交互作用,因为我们将动脉瘤位置与出血时间两个因素均设为主效应,可以说不同位置动脉瘤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血管痉挛会随着出血的时间而变化,也可以说动脉瘤出血后发生血管痉挛的时间会随着动脉瘤位置的不同而有变化。
结论:
前交通动脉瘤,大脑中动脉瘤及颈内动脉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后的TCD比对,发生血管痉挛的时机及峰值在术后1~6d、7~12d、13~18d三个时间段内有差异,此结论可指导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适当关注不同部位动脉瘤患者血管痉挛治疗用药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