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骨下肌肌皮瓣的改良及在半舌缺损修复中的临床评价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iumph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舌骨下肌肌皮瓣(infrahyoid myocutaneous flap, IHMCF)在头颈部肿瘤术后中等体积缺损修复中的意义及皮瓣的技术改良方法;比较桡侧前臂皮瓣(radial forearm flap, RFF)和舌骨下肌肌皮瓣修复半舌缺损的手术成功率和术后的生活质量,探讨半舌缺损修复方法的选择。  方法:2005年6月至2012年6月间我科使用IHMCF修复口腔或下咽肿瘤术后缺损23例,其中前5例采用常规制备方法,后18例进行技术改良,即解剖保护颈前静脉(anterior jugular vein, AJV)颅侧端及其属支,16例成功保留了AJV颅侧端,对有无保留 AJV颅侧端的两组病例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同期我科行标准半舌切除+半舌缺损修复术24例,均为舌侧缘鳞癌,其中T219例,T35例,采用非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根据供区不同分为 RFF组(n=10)和IHMCF组(n=14);观察对比两组的手术并发症率和术后1年患者生活质量及口腔功能;生活质量采用EORTC-QLQ30及FACT-H&N35量表评价;口腔功能评价采用汉语发音测听法及电视 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法(video 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生活质量量表的信度采用重测相关系数(r)及内部一致性信度(α)检测;不同修复方式的生活质量对比采用得分标准化后再进行秩和检验;口腔功能评价中不同修复方式的得分对比采用秩和检验。  结果:16例成功保留AJV颅侧端的患者IHMCF均完全存活,未出现任何皮瓣坏死、脱落的并发症;7例最终未能保留AJV的患者中,2例出现皮岛完全坏死脱落;两者比较,未成功保留AJV的患者,皮岛完全坏死的发生率高于成功保留AJV的患者(P<0.05)。RFF组10例皮瓣全部存活,无手术并发症发生;IHMCF组14例中,发生皮岛边缘缺血造成缝合口延迟愈合1例,无其它手术并发症发生。EORTC-QLQ30量表各领域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FACT-H&N35量表中进食、语言、牙齿、咳嗽四个领域IHMCF组得分高于RFF组,P=0.005、0.008、0.014、0.009。口腔功能评价中汉语发音测听法(P=0.009)及VFSS法(P=0.005)IHMCF组得分高于RFF组。  结论:在头颈部肿瘤术后中等体积缺损修复中IHMCF是一个可靠的修复手段,保留AJV颅侧端的改良方法能够改善皮瓣的静脉回流,从而降低皮瓣坏死的并发症发生率;RFF和IHMCF修复半舌缺损均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术后总体生活质量相近,而口腔功能则以IHMCF组患者为优;在保证手术成功率的前提下,IHMCF在半舌缺损修复中是 RFF良好的替代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额中回、扣带回和海马功能。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19例(9男,10女,23~50岁,平均40±8.9岁)广泛性焦虑症患者与20例(10男,10女,21~50岁,平均34.8±7.2岁
目的:评估姜黄素(Cur)能否减轻辐射对大鼠脾脏组织的损伤,探讨其辐射防护机制及治疗新方法。方法:实验SD(Sprague-Dawley)大鼠(6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5只,组间无差异(P>0.05):空白对照组(A组);单纯照射组(B组);照射+二甲基亚砜对照组(C组);照射+姜黄素组(D组)。姜黄素使用前用二甲基亚砜(DMSO)溶解配置成(200mg/ml)的Cur溶液。照射组大鼠以6.0
目的:探讨新疆维汉族非乙非丙型原发性肝癌(NBC-HCC)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分析2002-01-01—2012-12-31348例NBC-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