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业内关于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患者实施预防性造口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其对吻合口瘘的保护作用上,而在其对患者术后相关功能影响的探讨相对较少。本研究通过探讨预防性回肠造口对腹腔镜下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患者术后的肛门功能、排尿功能、性功能、心理状况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拓宽对中低位直肠癌实施预防性造口价值的认识,为临床医师选择造口与否提供新参考。方法:1、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我院胃肠外科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行腹腔镜下直肠低位前切除术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并根据有无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将患者分为末端回肠预防性造口组和未造口组。施行预防性造口的患者于根治手术后3个月左右行小肠造口还纳术。2、使用Wexner大便失禁评分量表对造口组造口还纳术后和未造口组前切除术后经肛排便后的1月、3月、6月进行肛门功能随访评分;使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表(IIEF-5)、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存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分别对两组患者前切除术后1月、3月、6月进行排尿功能、性功能、心理焦虑和抑郁状况、生活质量进行评分。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数据和各个量表的随访评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共纳入62例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患者,造口组25例,未造口组3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下缘距肛门距离、临床病理分期、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等临床基线数据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造口组出现1例(4%)吻合口瘘,未造口组出现1例(2.7%)切口感染、2例(5.4%)吻合口瘘,上述入组病例的并发症均通过保守治疗治愈。造口组患者在造口期间发生1例(4%)造口粘膜分离和1例(4%)粪水性皮炎,均通过对症处理和造口护理成功治愈。2、造口组与未造口组患者Wexner大便失禁评分在经肛门排便后1月为(3.4±4.1 vs 5.5±3.4,P<0.05),3 月为(1.9±3.3 vs 3.7±3.3,P<0.05),6 月为(1.4±2.7 vs 2.9 ±3.0,P<0.05),两组患者经肛排便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排便次数增多、排便控制不佳的情况,但随着时间推移,排便情况有所好转,且造口组经肛排便后,排便控便能力表现较好,各随访时间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造口组和未造口组男性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在术后1月为(7.8±2.2 vs 8.4±2.5,P>0.05),3月为(5.3±1.1 vs 5.4±1.4,P>0.05),6月为(3.1±0.9 vs 2.7±0.9,P>0.05);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评分在术后1月为(10.9±1.7 vs 10.0±1.5,P>0.05),3 月为(16.4±1.8 vs 16.0±1.1,P>0.05),6 月为(19.9±1.3 vs 19.5±0.8,P>0.05)。两组男性患者在根治术后的排尿功能和勃起功能评分在各随访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造口组和未造口组患者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评分在术后1月为(5.9±1.4 vs 4.6 ± 1.2,P>0.05),3 月为(4.9±1.0 vs 3.3±1.0,P>0.05),术后 6 月为(0.5±1.8 vs 0.1±0.2,P>0.05),造口组患者在造口还纳前更多的表现为轻度焦虑心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造口还纳后焦虑心理消失,未造口组术后均无焦虑心理。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评分在术后1月为(2.2±1.6 vs 2.5±1.7,P>0.05),3月为(0.6±1.2 vs 0.3±0.7,P>0.05),6 月为(0.2±0.8 vs 0.1±0.3,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心理抑郁,在各随访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生存质量核心量表(QLQ-C30)共有15个领域评分,造口组和未造口组患者躯体功能领域评分在术后1月为(85.1±6.2 vs 80.4±8.5,P<0.05),3月为(98.7±4.7 vs 91.2±7.2,P<0.05);总体健康状况领域评分在术后1月为(67.7 ± 13.9 vs 56.5±11.6,P<0.05),3 月为(76.0±14.1 vs 69.6±9.5,P<0.05),6 月为(87.3±15.8 vs 79.3±11.0,P<0.05);腹泻领域评分在术后 1 月为(40.0±30.4 vs 59.5±26.2,P<0.05),3 月为(22.7 ±30.0vs 39.6±22.0,P<0.05)。造口组在上述领域表现较好,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领域评分在各随访时间节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于行腹腔镜下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中有预防性回肠造口的患者,其经肛排便后控便能力表现较佳,这提示预防性回肠造口有助于患者术后肛门功能的较好较快恢复。2、预防性回肠造口对于男性直肠癌保肛患者术后的排尿功能和性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3、预防性回肠造口不会造成患者心理抑郁,但会引起患者轻度焦虑,该心理状态在造口还纳后消失。4、施行预防性回肠造口的患者术后短期内的生活质量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