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苑珠林》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lumin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苑珠林》是成书于唐初的一部大型佛教类书,该课题的研究在日本、中国台湾起步较早。目前大陆对此书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其百科全书、佛教类书性质以及哲学层面上,相关问题亦不深入,文献方面的研究尤其缺乏。本文通过对《法苑珠林》撰者、成书的考辨及其征引志怪小说文献的考论,力图解决《法苑珠林》文献研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论文前言部分集中介绍了目前学术界对《法苑珠林》的关注程度,研究状况,并对全文研究范围进行界定。全文分上、下两篇。上篇第一章《法苑珠林》撰者研究,提出了以下三个问题:其一,释道世生于隋开皇十五年(595)之前,卒于唐弘道元年(683),世寿至少应有八十七岁;苏晋仁先生“世寿八十七”之说尚可商榷。其二,关于道世出家的时间问题,学术界现存两说:幼年出家和暮年出家。据对现有内证和部分中间证据的考察,结果证明其幼年出家无可置疑;刘毓崧及日本学者川口义照之“暮年出家”说缺乏足够的文献支撑。其三,关于《法苑珠林》撰者释道世,许多相关记载作“玄恽”,后人因此认为其以字行是因为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然经过详细考证,可知首称其字“玄恽”乃自释道宣《大唐内典录》始。事实上,道宣作品中所载“玄恽”之称与中国古代冠而称字的传统和道宣、道世关系之亲密有关,系其个人的称呼习惯。后人称其字则是对《大唐内典录》的承袭。至于称其“名避太宗讳”之说,始自宋赞宁《宋高僧传》,这在重视避讳的宋代是有其时代背景的。后人失察,加之又佞于权威,遂至代代沿袭。总之,在唐人关于其称呼问题上,“时人因避太宗讳,故以字行”的说法不能成立。上篇第二章主要讨论了《法苑珠林》的初本《诸经要集》称名由来及其与《法苑珠林》的关系。释道宣《大唐内典录》和道世《法苑珠林》卷百均不著录《诸经要集》,其首次著录是从唐释智昇《开元释教录》开始的,后世目录著作多承之,乃有《诸经要集》系道世所作之说。然据考证,《诸经要集》乃是道世自录《善恶业报论》之更名,道世著书时本名并不为此。《法苑珠林》中所引“诸经要集”一语与现本《诸经要集》并非同指。现本《诸经要集》即道世自录《善恶业报论》,乃《法苑珠林》初本。下篇主要是对《法苑珠林》征引志怪小说文献篇目的考证及其著书思想、编纂倾向的相关论述,共分三章:其一是对具体篇目的考证,其二是对其征引志怪小说文献总体倾向及相关思想的论述;其三是论述其在文献辑佚、校勘学上的重大意义。
其他文献
企业成功最根本的决定性力量就是人的力量,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力量。作为企业人力资本核心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其素质的高低是决定企业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越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测量与评价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对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主要是适应当前企业文化研究的背
《实践论》的诞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从1921年到1935年所走过的曲折道路的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对教条主义的清算,是应时代所需而产生的。同时,它是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
①初中课改势在必行。②新课堂同步训练习题与课标存在着不一致现象。③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科书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与第三章字母代表数排序应调换。④部分课节引课与小学数
<正>无论是在政治还是经济层面,城市生活都更需要法律,并具有向周边辐射的功能从人类历史上看,是城市创造了更具现代意味的法律。尽管人类的集体生活需要规则,需要各种强制力
作为美国华侨文学的代表性作家,哈金屡获美国文学各大奖项。其现象本身就值得我们思索,而我试图通过本文的撰写来挖掘出其作品的精髓与可借鉴之处。首先,我交代了对美国华侨
因果关系是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之一,在确定责任主体以及责任范围中举足轻重。随着中国法学的发展,对侵权行为法中因果关系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和广泛。虽然我国学者对因果关系的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化为代表的当代信息革命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生态的全新语境,以其创新性、多样性、复杂性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空间
随着制造和自动化技术的迅速发展,编码器作为一种融合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数字式传感器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中。近年来,编码器的小型化发展对传统的编码理论提出
本文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调查结果的分析,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新问题。鉴于此,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必须实现&#39;三个转变&#39;,即实现从以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