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究海南岛北部海岸木麻黄防护林凋落物与土壤养分、细根生物量的关系,采用对比样方设计,在海口市桂林洋的海岸木麻黄林中设置了两种样地:对照样地和处理样地,分别进行凋落物量、凋落物养分归还量、凋落物现存量、凋落物分解、土壤养分和细根生物量的实验。在各样地的每一样方中随机布置三个凋落物收集器测定凋落物量,然后从凋落物中取一部分小枝进行化学分析(主要测定N、P、K的含量),以计算凋落物养分归还量。各样地的每一样方中随机设置3个1.0m×1.0m的小样方,直接收集小样方内的全部凋落物,测定凋落物现存量。采用凋落物袋法进行凋落物分解实验,并在分解的第90、180、270、360、547天分五次回收凋落物袋,测定其分解残留率和养分的释放量(主要测定N、P、K养分的剩余量)。在各样地的每一样方中随机选取3个样点进行土壤取样,测定N、P的含量。同时随机选取3个样点采用钻土芯法进行细根取样,筛选出木麻黄直径小于2mm的细根,测定其细根生物量。主要的实验结果如下:1.海口市桂林洋海岸木麻黄防护林中对照和处理样地的年凋落物量分别是5.9505 t·ha-1,6.0162 t·ha-1,凋落物量经统计分析无显著性差异。2.两种样地一年内凋落物量的时间格局较为一致,凋落物中均为小枝所占比例最高,且月动态与凋落物总量月动态相似,杂物所占的比例次之,皮+枝所占的比例最小。3. N、P、K元素归还量的月动态变化在两种样地中均比较一致。两种样地中小枝养分归还量的大小顺序为:N>K>P。4.凋落物现存量在处理样地为15.90t·ha-1,对照样地为14.49t·ha-1,现存量在统计上无显著性差异,且凋落物现存量中小枝均占有最大比例。5.凋落物在对照样地分解快于处理样地。在分解的一年半里,N、P、K三种元素的含量在两种样地中都没有出现净积累,三种元素的释放率均为对照样地大于处理样地。6.处理样地在短时间无新鲜凋落物输入的情况下,土壤腐殖层仍然进行着矿质化过程,进行养分的分解和积累,但不如对照样地有凋落物输入时明显。处理样地土壤N含量与凋落物P归还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P含量与凋落物量呈显著正相关。7.细根生物量的季节动态呈现“单峰”特征,经检验两种样地的细根生物量无显著性差异。对照样地中细根生物量与土壤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