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脑功能成像技术探讨针刺太溪穴的双向调节效应机制

被引量 : 30次 | 上传用户:helpothe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针刺的双向调节作用是通过针刺经穴,使机体或靶器官由异常兴奋状态得到抑制,由异常的抑制状态得到兴奋,或其他层次上的改变,最终目的是使机体由异常的病理状态恢复到或趋向于正常的生理状态或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等同于中医基础理论所强调的“阴平阳秘”状态。针刺经穴双向调节作用是针灸作用重要特点之一,但其规律与机理目前还未得到明确的解释,针刺的双向调节作用研究也是近年来针灸作用规律研究的重要方向。针刺的双向调节效应与腧穴的穴性、腧穴的配伍、机体所处的机能状态、针刺刺激的方式及治疗时机等密切相关。其中,机体的状态是针刺双向调节作用发挥的基础。人体是一个物质、能量、信息的集合体,针刺腧穴对机体的双向调节效应依赖于腧穴自身的物质基础,通过激发调节这些物质,使我们机体对于自身状态产生反馈效应,达到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传递交流。针刺腧穴作为一个外在刺激可能首先激活了相应的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而调控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继而影响靶效应器官。现代医学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外周器官与大脑相互联系的证据。导师赖新生教授提出了“经穴效应与脑相关”的假说。他认为人体作为一个生物体,针刺穴位干预的反应和调节作用必须经过脑作为中枢的调节和整合(即信息的传导和转导),再作用于靶效应器官,从而实现治疗效应。在此基础上,针刺经穴位的双向良性调节作用是经穴治疗效应的体现,在中枢脑层面也应该有所体现,即:经穴双向良性调节作用与脑相关。21世纪是“脑的世纪”,脑科学是全世界科学的前沿学科。脑科学相关技术的巨大发展为揭示经穴脑效应的奥妙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随着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和正电子发射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等技术日益发展,针刺腧穴对脑中枢效应的研究进入了崭新的领域。与以往生化及物理技术不同的是,脑功能成像技术可以在无创状态下,动态地在活体和从整体水平上来研究针刺经穴对脑功能状态的调节效应,实现功能的可视化。脑功能成像技术中,正激活与负激活的概念反映了机体大脑功能调节状态,从正负激活角度观察针刺经穴的双向调节效应,观察可视化功能调节的研究,对于针刺双向调节效应机制研究具有特殊意义。研究目的:在综合回顾并分析文献的基础上,通过观察针刺太溪穴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t’s Disease, AD)大鼠模型及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患者病理状态的脑功能代谢的效应,并且经穴与非经穴进行对照,从动物实验到临床患者,从脑功能葡萄糖及血氧代谢正负激活效应角度,观察针刺太溪穴的双向调节中枢效应规律及机制。研究方法:以痴呆病作为研究载体,选取肾经原穴太溪作为研究穴位,遵循随机对照的研究原则,动物实验,采用D-半乳糖腹腔注射结合双侧大脑基底核注射鹅膏蕈氨酸(Ibotenic acid, IBO)的复合AD大鼠模型的造模方法,运用小动物PET技术,观察针刺太溪穴对复合AD大鼠模型脑区葡萄糖代谢的正/负激活效应。采用Y迷宫测试大鼠记忆能力,迷宫数据采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临床试验,选取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大脑静息状态fMRI的技术,首先观察其与记忆力正常老年人的比较,病理状态下大脑静息状态fMRI的表现,明确病理状态脑区的血氧代谢水平;并与非经穴进行对照,观察针刺MCI患者太溪穴的脑血氧代谢的正/负激活效应。脑功能成像数据采用基于体素分析法的统计参数图软件SPM2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动物实验,AD模型大鼠同时表现出衰老和胆记忆力下降的病理特点。表现了行动迟缓、毛发稀疏等老化征象,并且Y迷宫测试,模型组大鼠较正常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下降。脑功能成像方面,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大鼠经SPM统计比较,既存在右侧顶叶感觉皮质、左侧纹状体及伏核葡萄糖代谢降低的脑区,又存在葡萄糖代谢增高的右侧中脑:被盖、终纹床核、脑桥被盖、中脑上丘、背侧丘脑外侧核群、下丘脑视前区、胼胝体及左侧脑桥被盖、顶叶感觉皮层等脑区。针对AD模型大鼠葡萄糖代谢异常的病理状态,针刺太溪穴对于降低的脑区有使葡萄糖代谢增高的正激活效应,对于增高的脑区有使葡萄糖代谢降低的负激活效应,体现了双向良性调节效应。同时针刺非经非穴也存在一定的靶向双向良性调节,但这种作用,太溪穴较非经穴更明显。临床研究,MCI患者与正常组健康老人fMRI静息状态比较,血氧代谢降低的脑区集中于:左侧大脑额叶额上回(BA6区)、边缘叶扣带回(BA24区)及颞叶颞上回(BA38区)。未发现MCI患者血氧代谢增高的脑区。针刺MCI患者太溪穴对血氧代谢降低的脑区额叶额上回(BA6区)有正激活效应,同时也较为广泛地激活了学习记忆相关的脑区,如额叶、顶叶、颞叶、岛叶等。针刺非经穴对于左侧顶叶中央后回、顶下小叶(BA40)及左侧颞叶颞上回(BA22)有正激活效应。太溪穴及非经穴均未发现负激活效应。研究结论:针刺太溪穴在脑功能代谢调节方面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体现在正负激活效应,即对于代谢高的病变脑区有负激活效应,对于代谢低的病变脑区有正激活效应。相较于临床实验,动物实验体现的双向调节作用更明显,体现了双向调节作用与机体病理状态密切相关;与针刺非经非穴比较,针刺经穴的双向良性调节作用具有特异性;同时经穴的双向良性调节具有整体性,即对于代谢异常脑区,针刺经穴的双向调节作用机制是点对面的关系,存在靶向激活与广泛激活的双重效应,靶向效应体现了经穴治疗效应的特异性,广泛效应体现了中医针灸学整体调节的理论特色,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经穴双向良性调节作用与脑功能相关假说的合理性。
其他文献
公共建筑内外过渡空间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过渡空间:它介于建筑内外环境之间,起着衔接内外实现内外环境过渡的作用;它作为建筑入口空间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入口标识,体现建筑形象
<正> 埃塞俄比亚自1995年梅莱斯政权建立后,积极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连续几年都在6%以上。一、概况: 埃塞俄比亚地
本论文包括四章:第一章含偶氮苯基团光致变色聚合物的性能及其应用研究本部分论文综述了含偶氮苯类基团聚合物的光学性能及其应用研究状况,着重介绍了含偶氮苯光学活性侧基聚
在生物医学上,总是希望药物有高效的选择性,即对靶细胞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卟啉及其金属络合物对癌细胞有特殊的亲和性,能够在肿瘤细胞中有选择性的滞留,在有氧存在的情况下,
英语是一门交际性语言,英语教学的核心与关键是教会学生运用英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教师更应该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激活课堂,真正让学生在运用中感受英语的价值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全球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以及以石油为原料的聚合物合成和加工过程及其废弃物均不同程度地对环境造成日益严重污染,相比较而言,天然高分子来源广泛以及生物可降解的优
红外成像系统不仅能够透过烟、尘、雾等障碍物来探测目标,实现昼夜连续被动探测,而且可以观察目标的细节,进一步识别、定位及跟踪目标。红外成像设备具有隐蔽性好,探测能力强,作用
<正>由于妇科盆腔炎症的增多,节育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病率呈增高的趋势。异位妊娠是妇科的急腹症,其临床表现和体征变化多端,易与多种疾病混淆而误诊,而
使用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催化亚硫酸氢钠固体粉末与溶液中的异氰酸酯PAPI的封闭反应,提高封闭反应程度,并且对该封闭反应的条件(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反应
髌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占全部骨骼损伤的1%[1],大多数髌骨骨折需手术治疗,手术入路较多,我院自1997-08-2012-01,采用膝前内侧纵弧形切口治疗髌骨各类型骨折12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