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高渗透率分布式光伏的配电网电压分区协调控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jian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以及先进技术理念的支撑,可以预见分布式光伏发电在我国将呈现出井喷式发展。近年来分布式光伏在配电网中的渗透率持续增高,促使其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即通过控制光伏自身的功率输出主动参与配电网电压调节,保证电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然而尽管分布式光伏并网的相关技术已相对成熟,却依然存在弃光现象,因此解决含高渗透率分布式光伏的配电网电压偏差问题,提升配电网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消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研究含高渗透率分布式光伏的配电网电压分区协调控制策略。论文首先通过引入复功率传输增量来反映电网中任意两节点间的电气联系,详述了复功率传输增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随后,研究了基于复功率增量矩阵的分区理论,通过分析图论的系统分区思想,进而引出阈值搜索法,针对该算法得到的初始分区方案中某些临界节点所属区域的不定性,通过动态分散法调整与改进初始分区方案,得到最终分区方案,并利用算例分析验证该分区方法的有效性。其次,针对已经分区完成的配电网,重点研究了控制光伏电源出力的理论,通过研究单个光伏逆变器功率控制策略的数学模型,搭建了相应的PQ(U)控制结构。随后,详细研究了多个光伏逆变器的电压分区协调控制策略中区域内就地预防控制、区域间无功协调控制、区域间有功协调控制、区域间功率恢复控制的算法流程。最后,基于仿真软件PSCAD搭建光伏并网逆变器PQ(U)控制模型,对单个光伏逆变器的PQ(U)电压功率控制策略进行仿真验证,并对含高渗透率分布式光伏的电压分区协调控制策略的各个过程进行仿真实现,与分散就地控制、直接弃光两种控制策略对比调压效果。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分布式光伏的渗透率,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并保障光伏发电业主的利益。
其他文献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且不可替代的重要物质资源和自然资源,也是不可替代的生态环境资源,影响着社会财富的创造和生活的质量。为了改善水资源的浪费巨大、水利用效率较低、水资源
时间的推移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我国新媒体也在不断发展,同时新媒体纪录片的制作和传播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众化和交互性等特点打破了传统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成了大众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监督体系的日益完善,为有效规避出现会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健全高效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提上日程。完善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能够科
<正>文章简介临床上肺腺鳞癌的存在提示肺腺癌和肺鳞癌之间可能存在着谱系转化。课题组前期工作发现LKB1缺失会导致小鼠肺腺癌向肺鳞癌发生转分化,从而证实了该临床假说,但其
近年来,随着“服务型政府”、“政府公信力”、“幸福指数”等口号的不断提出,民众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通过建立一整套的满意度测评体系及可
DNPP(3,6-二硝基吡唑[4,3-c]并吡唑),是一种新型氮杂环含能材料,同时也是合成LLM-119(1,4-二氨基-3,6-二硝基吡唑[4,3-c]并吡唑)的关键中间体。本论文选取乙酰丙酮和水合肼为
氮素流失是引起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每年三峡库区大量流失的氮素不仅造成肥料浪费,还给库区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危害。为了弄清氮素流失负荷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缓解环
当前,我国的教育事业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人们对教育事业的关注也逐渐进入到微观层面,其中,“教育性别平等”问题的探讨也开始伴随着女性主义的引入而得到关注。但是,传统
4-二甲氨基巴豆酸是一个抗癌症药的中间体,本文经过三步反应合成目标产物。首先以巴豆酸和三甲基氯硅烷为底物,合成三甲基硅烷巴豆酸酯;第二步是以三甲基硅烷巴豆酸酯和N-溴代
三峡水库是我国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对其合理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治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2009年三峡大坝蓄水后形成落差为30米、面积达348.97km2的消落带,主要分布于库区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