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砌体建筑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建筑形式,也是当代农村和城市部分地区的主要建筑物。近年来,国内外地震频发,多次的地震灾害报告表明,砌体结构尤其是多层砌体房屋受震害影响最为严重。对于此,国内外学者对砌体结构加固的研究颇多,有相对成熟的传统加固方式的研究,也有新型的预应力加固砌体的研究等。其中,关于新型预应力加固技术的研究主要采用沿整个房屋高度布置预应力筋的技术方案,但实际工程中经常遇到多层建筑中某一楼层墙体承载力不足的现象,因此需进一步研究在楼层间布置预应力筋加固的可行性。为此,本文进行了 6片两层砖砌体墙体的拟静力抗震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未加固墙体、分层式预应力加固墙体、贯通式预应力加固墙体以及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墙体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研究了各试验墙体的水平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曲线、耗能性能、延性性能等指标,分析对比其抗震加固性能。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软件MSC.Marc对砌体墙体建立了精确的数值模型,施加水平荷载,对比分析了各砌体墙体的破坏形态及抗震性能指标。试验研究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表明:(1)体外后张预应力加固技术的抗震性能要优于钢筋网砂浆面层法。后张预应力加固墙体为剪切破坏,裂缝开展更多且相对均匀,材料性能使用更充分,抗剪承载力提升更多,滞回环饱满、面积更大,后期刚度退化、耗能性能表现得更好,但延性性能两者表现相当。(2)MSC.Marc有限元模拟的荷载—位移单推曲线和试验骨架曲线吻合度高,并且在模拟过程中总应变大小和试验墙体的裂缝分布及走向大致相同。(3)分层式预应力加固的作用效果要好于贯通式预应力加固。有限元模拟和变参数研究所得的抗剪承载力的大小顺序为:分层式轴压比0.4>分层式轴压比0.2>W6>W5。本文属于北京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既有建筑再生改造安全性提升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Z141100006014054)”的一部分研究内容,为后张预应力加固技术在北京市及全国老旧住宅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