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液质联用(LC-MS)技术分析桂枝、附子以及桂枝附子温通经脉配伍灌胃后胶原关节炎(CIA)大鼠的血清移行成分,考察造模对含药血清制备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桂枝附子配伍灌胃后的入血物质基础以及配伍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为桂枝附子温通经脉配伍抗RA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分为含药血清制备方案的确立和桂枝附子温通经脉配伍的入血物质基础研究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实验将雄性Wistar大鼠35只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单倍剂量组、5倍剂量组、10倍剂量组和20倍剂量组,每组7只。分别采用单倍、5倍、10倍、20倍的给药剂量予桂枝附子配伍灌胃给药,正常组予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给药后15min、30min、60min、90min、120min、180min、240min肝门静脉取血,采用甲醇沉淀法、乙腈沉淀法、三氯乙酸沉淀法以及乙酸乙酯沉淀法对血清进行处理,予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血清进行检测分析,以分离度好、灵敏性高以及检测峰数量尽可能多的制备方法为最终的含药血清制备方案。第二部分实验将雄性Wistar大鼠25只随机取6只分为正常组、桂枝附子组,每组各3只,其余大鼠采用Ⅱ型胶原造模。将造模成功的CIA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模型组、造模桂枝组、造模附子组、造模桂枝附子组。按照第一部分实验确定的含药血清制备方案,予20倍给药剂量灌胃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予生理盐水灌胃,60min后经肝门静脉取血,采用甲醇沉淀法处理血清,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对其进行分析。通过将含药血清与相同条件下测定的模型组血清、正常组血清、供试品以及对照品图谱比较,分析大鼠给药后血清中的移行成分,考察桂枝附子配伍灌胃后的入血物质基础以及配伍环境的相互作用,分别建立桂枝、附子及桂枝附子温通经脉配伍的入血指纹图谱。结果:(1)桂枝附子组含药血清中产生了10个移行成分,均为代谢产物;(2)造模桂枝组的含药血清中产生了10个移行成分,其中1个为原形成分,9个为代谢产物;(3)造模附子组含药血清产生了9个移行成分,其中2个为原形成分,7个为代谢产物;(4)造模桂枝附子组含药血清产生了25个移行成分,其中8个为原形成分,17个为代谢产物。结论:(1)研究显示造模后大鼠的含药血清中移行成分增加明显,成分浓度也较高。由此可见,CIA大鼠病理模型对含药血清制备具有一定的影响。(2)CIA大鼠予桂枝附子配伍灌胃后的血清中一共产生了25个移行成分,其中8个为原型成分,17个为代谢产物。这些化合物有可能成为桂枝附子温通经脉配伍的药效物质基础。(3)桂枝附子配伍灌胃后的血中移行成分多于单用桂枝和单用附子灌胃后血中移行成分之和,有的成分只有在桂枝附子配伍的情况下才能被机体吸收,由此可见桂枝附子配伍促进了机体对有效物质的吸收。这不仅为桂枝附子温通经脉配伍灌胃后含药血清中的移行成分分析奠定了基础,也为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提供了思路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