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丝球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7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废水处理过程中,直接投加菌体虽然简单易行,但是所投加的特效菌体容易流失,或被其他微生物吞噬。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可以将游离的微生物固定在载体上,使其高度密集并保持活性,使废水处理系统高效、稳定地运行。菌丝球是发酵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微生物颗粒,它生物活性良好、沉降速度快、易于固液分离,能够较好地用于重金属废水和印染废的处理。然而,废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混合体系,复杂的水质成分、不同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的诱变作用等因素使纯种的单一菌丝球难以形成。因此,以单一菌丝球为载体,采用混合菌种自固定化技术,建立混合菌群组成的微生态环境,使各种固定化微生物协同发挥作用,必将成为废水处理领域研究的重点。在确定了菌丝球最适培养基的基础上,研究了单一菌丝球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混合菌丝球的形成方式和影响因素,同时,进行了混合菌丝球净化效能的初步研究。优化曲霉Y3形成菌丝球的培养基,分别选择蔗糖、氯化铵为最适碳源和氮源,Mg2+和Fe2+为菌丝球生长的重要微量元素。探明了单一菌丝球最佳成球条件和形成过程。接种孢子浓度为104个/mL,培养基初始pH为4~6,在37℃、160rpm摇床上培养4d,形成的曲霉Y3菌丝球各方面性能最佳。单一菌丝球的形成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孢子晶核发芽长出菌丝;菌丝延伸生长,在外力的作用下形成菌丝球;菌丝继续生长,培养条件恶化,菌丝球自溶。研究了混合菌丝球的形成方式,实验证明,以自絮凝法和吸附法两种方式均可以培养出混合菌丝球。曲霉孢子和细菌共同培养形成混合菌丝球经历以下四个阶段:细菌参与孢子的凝聚,与孢子共同形成饱和晶核;饱和晶核中的细菌生长繁殖、孢子萌发长出菌丝;在水流剪切力的作用下,菌丝边延伸生长边围绕晶核进行缠绕,将细菌不断包裹其中和使其附着在菌丝上;混合菌丝球形成,并进一步生长。在吸附法形成混合菌丝球的实验中,苯胺降解菌菌悬液初始pH6.0~7.0,摇床转速为140rpm,在25~35℃下,球径为1.2~1.8mm的单一菌丝球对苯胺降解菌吸附固定效果好。曲霉Y3与苯胺降解菌形成的混合菌丝球具备一定的净化效能,对苯胺的去除率高达82.45%。扫描电镜照片显示,固定化后的微生物在菌丝上粘附牢固、生长良好,为生物质载体技术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随着智能化微机保护产品在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微机保护产品在继承常规保护技术的基础上,其智能化特点日益突出。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电力系统对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从微机
量子力学中的表象变换是一个重要问题,它的研究不仅对于深入理解量子力学的基本观点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如何利用量子力学观点处理具体问题也非常重要。本文利用牛顿力学中坐标
<正>对于出口货物,国际通行的做法是免出口环节增值税,并退回上一环节已交增值税、消费税,我国也遵循这一国际惯例。我国现行增值税法中规定的"免、抵、退"出口退税计算方法
<正>对于银行这一特殊的企业,产品研发和管理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对于美联银行这样一家快速发展着的大型银行集团(金融服务集团)而言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美联银行
景观与视觉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视觉对光和色,距离和尺度,实体和空间形象以及运动等方面的视感和特征的研究,结合观景中的实际例子,分析说明了景观处理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
目的探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不同诊断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0例30个病变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X线平片、CT扫描及MRI影像学情况。结果
当前,游艇产业作为中国船舶丁业的一个重要分支,正在步入高速发展时期。然而,在我国游艇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仍存在着一些难点问题。7月27—28日,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船艇分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中药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67例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电针配给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
随着现场总线技术的普及,基于网络的控制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许多现代工业控制系统中正越来越多地使用网络控制技术。主要完成了含有三个子控制系统(电机闭环调速系统、两个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天津滨海新区的区位优势 ,说明包括海运经济在内的海洋经济的发展意义、现状和前景 ,结合天津海洋资源的优势和特点 ,探讨发挥天津滨海新区的区位优势 ,以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