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介导的即刻炎性反应(IBMIR)与异纲(罗非鱼/小鼠)胰岛移植

来源 :同济大学医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观察罗非鱼胰岛肝内移植对糖尿病小鼠的治疗作用。   2.观察罗非鱼胰岛肝内移植与血液介导的即刻炎症反应的关系。   3.观察炎性细胞及NK细胞在异纲移植免疫排斥中的作用。   4.探讨不同纲动物间胰岛细胞移植可行性及免疫排斥机理。   材料和方法:   1.以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罗非鱼胰岛细胞,再采用手工物理分离法和低速离心法纯化胰岛。   2.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罗非鱼胰岛形态。采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胰岛活性的鉴定。   3.以链脲佐霉素(STZ.Streptozotocin)往小鼠腹腔内注射,建立小鼠药物性糖尿病模型。   4.随机把糖尿病小鼠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及对照组。对两组糖尿病小鼠分别在肝脏内注射罗非鱼胰岛及生理盐水。于移植后1小时、12小时、24小时和3天观察小鼠血糖的变化:并在移植后1小时、12小时及24小时分别处死1只受体取鼠的肝脏标本。对移植物进行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测。   结果:   1.平均每一条450~550g的罗非鱼大约可分离到1~2个直径为2~5mm左右的胰岛,2~3个直径为0.5~1mm的胰岛,8~10个直径为0.1~0.3mm的胰岛,台盼蓝染色法以及双硫腙.Dithizone,DTZ)染色法显示胰岛的存活率大于90%。   2.移植后受体的血糖检测:对照组糖尿病小鼠在移植后1h时血糖浓度为(26.06±3.06.mmol/L,观察期内一直呈现出高血糖的持续状态。移植后1h时,移植组的血糖水平有明显的下降,浓度为(9.34±3.05.mmol/L,与作为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移植后12h时,实验组的血糖水平仍有继续的下降,浓度为(7.8±2,10.mmol/L,与作为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移植后24h时血糖浓度为(28.13±1.56.mmol/L,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3.组织学检测:   实验组:在移植后12h,病理检查可见移植物周围有轻度的炎症反应,有炎症细胞的聚集,胰岛结构仍完整,但在各级血管处可见明显的凝血反应;在移植后24h,小鼠血糖明显高于正常,肉眼观可见移植处有明显机化表现,病理检查可见移植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检查发现在移植物周围有少量的NK细胞浸润。移植后3d,病理检查可见移植物周围可见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化表现。从NK-kb免疫组化定量分析发现在移植后24h时,移植组的OD值为22.33±0.58,与作为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组化检查结果中的阳性面积及OD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这与NK细胞的增加有关,但在移植后24h有减少的表现。对照组:在移植后1h和24h,病理检查未发现移植部位周围有任何炎症细胞的聚集。   结论:   1.胶原酶消化法可作为常规分离罗非鱼胰岛的分离纯化方法。   2.将罗非鱼胰岛移植到糖尿病小鼠肝脏内,有助于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但效果短暂。   3.实验结果发现炎性细胞及NK细胞参与血液介导的即刻炎性反应。
其他文献
妇幼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础.新时期妇幼健康面临新的挑战.出生缺陷不仅严重影响儿童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影响人口健康素质.随着生育政策调整完善,生育需求逐步释放,高危
期刊
目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和器质性损伤紧密相关,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的诱发因素。增加蛋氨酸摄入量可以诱发高半胱氨酸血症,但尚缺乏系统的体内动
随着现代教育思想的进一步革新,教师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更加重视学习和研究各种新型教学方法,力求不断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和课程改革要求,通过创新、实践来提高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