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观察罗非鱼胰岛肝内移植对糖尿病小鼠的治疗作用。
2.观察罗非鱼胰岛肝内移植与血液介导的即刻炎症反应的关系。
3.观察炎性细胞及NK细胞在异纲移植免疫排斥中的作用。
4.探讨不同纲动物间胰岛细胞移植可行性及免疫排斥机理。
材料和方法:
1.以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罗非鱼胰岛细胞,再采用手工物理分离法和低速离心法纯化胰岛。
2.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罗非鱼胰岛形态。采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胰岛活性的鉴定。
3.以链脲佐霉素(STZ.Streptozotocin)往小鼠腹腔内注射,建立小鼠药物性糖尿病模型。
4.随机把糖尿病小鼠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及对照组。对两组糖尿病小鼠分别在肝脏内注射罗非鱼胰岛及生理盐水。于移植后1小时、12小时、24小时和3天观察小鼠血糖的变化:并在移植后1小时、12小时及24小时分别处死1只受体取鼠的肝脏标本。对移植物进行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测。
结果:
1.平均每一条450~550g的罗非鱼大约可分离到1~2个直径为2~5mm左右的胰岛,2~3个直径为0.5~1mm的胰岛,8~10个直径为0.1~0.3mm的胰岛,台盼蓝染色法以及双硫腙.Dithizone,DTZ)染色法显示胰岛的存活率大于90%。
2.移植后受体的血糖检测:对照组糖尿病小鼠在移植后1h时血糖浓度为(26.06±3.06.mmol/L,观察期内一直呈现出高血糖的持续状态。移植后1h时,移植组的血糖水平有明显的下降,浓度为(9.34±3.05.mmol/L,与作为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移植后12h时,实验组的血糖水平仍有继续的下降,浓度为(7.8±2,10.mmol/L,与作为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移植后24h时血糖浓度为(28.13±1.56.mmol/L,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3.组织学检测:
实验组:在移植后12h,病理检查可见移植物周围有轻度的炎症反应,有炎症细胞的聚集,胰岛结构仍完整,但在各级血管处可见明显的凝血反应;在移植后24h,小鼠血糖明显高于正常,肉眼观可见移植处有明显机化表现,病理检查可见移植物周围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检查发现在移植物周围有少量的NK细胞浸润。移植后3d,病理检查可见移植物周围可见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化表现。从NK-kb免疫组化定量分析发现在移植后24h时,移植组的OD值为22.33±0.58,与作为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组化检查结果中的阳性面积及OD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这与NK细胞的增加有关,但在移植后24h有减少的表现。对照组:在移植后1h和24h,病理检查未发现移植部位周围有任何炎症细胞的聚集。
结论:
1.胶原酶消化法可作为常规分离罗非鱼胰岛的分离纯化方法。
2.将罗非鱼胰岛移植到糖尿病小鼠肝脏内,有助于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但效果短暂。
3.实验结果发现炎性细胞及NK细胞参与血液介导的即刻炎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