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剂对铜铝尖晶石表面结构影响的理论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chen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基催化剂在甲醇水蒸汽重整制氢反应(MSR)体系中被广泛研究。其中,尖晶石结构的催化体系在相关催化反应中具有优异的性能,尤其是其稳定性比传统负载型催化剂好。在已报道的铜基尖晶石催化剂中,CuAl2O4尖晶石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本论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的方法研究助剂加入对尖晶石结构催化剂结构的调变机理。DFT方法计算Nin(n=1-4)负载在完整和氧缺陷CuAl2O4(100)和(110)表面。结果表明:单个Ni原子在完整CuAl2O4(100)表面最稳定,吸附能为-5.30 eV。Nin(n=1-4)吸附在氧缺陷的CuAl2O4(100)表面上不如在完整表面上稳定,然而在氧缺陷的CuAl2O4(110)表面上的吸附能与完整表面的吸附能相接近。Bader电荷和态密度(PDOS)分析表明,Ni在CuAl2O4表面的吸附伴随着从金属到载体的电荷转移。通过计算的生长能和聚合能得出:Nin团簇的生长和聚合能力遵循以下顺序:气相>γ-Al2O3(110)>CuAl2O4(110)>CuAl2O4(100)。该结果可以对 Ni 负载在CuAl2O4尖晶石上比γ-A1203具有更好的稳定性的实验现象给出合理的解释。过渡金属(Fe、Co和Ni)取代CuAl2O44尖晶石Al、Cu的结果表明Fe、Co和Ni掺入CuA12O4尖晶石的Al、Cu位点在热力学上是可行的。同时发现Ni更倾向于掺杂在尖晶石表面及体相的八面体位点,而Fe和Co更倾向于掺杂在尖晶石表面层的四面体位点,而在尖晶石体相中更倾向于八面体位点。Bader电荷和态密度(PDOS)分析表明:Fe、Co和Ni取代CuAl2O4尖晶石表面的Cu、A1位点会伴随电荷转移。电荷从Fe、Co和Ni原子到尖晶石表面的电荷转移能力顺序为Fe>Co>Ni。此外,CuAl2O4尖晶石的(100)表面比(110)表面从Fe,Co和Ni中具有更强的得电子的能力。PDOS结果表明由于带正电的Fe,Co和Ni的空轨道,在费米能级上方出现了新的峰,从而导致掺杂的CuAl2O4表面的带隙比CuAl2O4的尖晶石表面窄。M(Fe、Co和Ni)取代CuAl2O4尖晶石表面的Cu、M和O是副产物CO吸附的活性位点。CO吸附在M取代的CuAl2O44(110)表面最稳定的吸附是与晶格氧成键形成类似CO3结构,并且在金属掺杂的氧缺陷(110)表面的氧化程度更高。CO吸附在Fe取代的完整(100)表面最稳定的吸附位是二配位的Cu位,但是CO吸附在Co和Ni取代的完整(100)表面最稳定的是形成类似CO2结构,有助于CO氧化。CO吸附在氧缺陷的(100)均为表面的二配位的Cu位,不利于CO的氧化。
其他文献
多层规划问题是一类具有嵌套层次结构的数学规划问题,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金融、交通、政府策略、云计算定价、供应链管理等领域.此类问题是NP-难的非凸非光滑优化问题,
近年来,新型有机半导体材料石墨相氮化碳(g-C3N4),由于具有独特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如优异的催化活性、稳定性和光电性能,已成为材料及相关学科研究的热点并广泛应用于光催化
硫磺回收装置是炼油,化工,煤化工,钢铁等企业重要的环保装置,一般采用克劳斯与RAR(还原、吸收、循环)工艺处理富含硫化氢的气体,可将其中98%以上硫化物转化成单质硫磺。脱硫
在现代汽车领域,电动车因能缓解能源与环境的压力,应用越来越广泛。四轮独立驱动轮毂式电动车以其机械结构简单、能量利用率高等优点成为电动车研究的热点,同时由于少了机械
一、国内平板玻璃行业发展形势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平板玻璃行业在工艺技术、装备水平、生产能力、产品品种和产品质量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和进
会议
在保证高速公路施工区一定通行效率的条件下,为提高高速公路施工区的交通安全水平,本文以四车道高速公路封闭超车道施工区为研究对象,利用交通仿真技术,开展了施工区交通运行
作为中国三大核心城市群之一的京津冀城市群,随着城市化进程速度不断加快,环境污染尤其是大气污染也在不断的加重,使得该区域成为中国雾霾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在国家生态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日益提升,金融市场上各类金融衍生品层出不穷,金融市场越来越复杂.因此,风险度量成为研究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在险价值(VaR,Value at
本文以高比表面炭黑(C600)及沸石咪唑类金属有机骨架材料(ZIF-8)为原料,通过溶液共沉积的方法将氧化后的C600与ZIF-8杂化制得复合纳米粒子(ZIF-8@C600),以ZIF-8@C600为前驱,采用高
地幔的各向异性特征对认识壳幔变形和流动模式起到关键作用。在研究地幔各向异性的不同方法中,测量横波分裂参数(快慢波之间的时间延迟δt和快波极化方向φ)是一个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