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C/C复合材料氧化过程的多尺度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axia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准三维网状的耐高温复合材料,针刺碳/碳(C/C)复合材料(Needle Punched Carbon/Carbon Composites,NP C/C复合材料)由于其较好的力学性能和相对低廉的制造成本,被广泛用作航空航天领域的烧蚀材料和耐磨材料。这种材料的服役环境大多数温度很高,因此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氧化,造成其表面形貌发生剧烈变化,从而引起力学性能的大幅下降。此外,NP C/C复合材料在制备过程中使用了针刺技术,使得这种材料在细观尺度上的结构非常复杂并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不仅难以精确预测其力学性能,还对其氧化性能的评估带来许多困难。同时,由于这种材料在制备时自身就具有不同层级的结构,其氧化性能也应是多个层级氧化行为的累积,即多个尺度上扩散/反应体系方程的求解,所以从单一尺度上很难准确描述其氧化过程。因此,为了在工程应用时更加准确的评估NP C/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对其氧化行为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微、细、宏观给出了NP C/C复合材料的多尺度瞬态氧化过程模型,主要内容如下:(1)鉴于氧化性能和NP C/C复合材料细观结构之间的密切关系,首先提取了NP C/C复合材料纤维束的微尺度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图像中的几何特征,并根据这些特征参数拟合了统计模型,以重建三相材料(纤维相、基体相、界面相)的三维模型。(2)提出了一个逐级耦合的多尺度理论框架来表示NP C/C复合材料在不同尺度下的扩散/反应体系,并使用Newton-Raphson方法通过计算机程序对其进行了数值求解。首先,使用粒子体系方法进行了一系列形貌退化模拟,这在微观尺度上验证了提出的氧化模型,意味着纤维形状受每个粒子的质量损失控制。此外,观察到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图像与该模拟结果(纤维的针尖状部分)也非常吻合。(3)在细观尺度上,从模拟结果图像中得到了与微观尺度相似的退化形貌。值得注意的是,纤维束单胞的不同单元由于具有不同的暴露退化特征面,从而具有不同的氧化性能,这对于立方体形状的复合材料侧面(平行于反应流通量方向)的纤维束单胞尤其明显。(4)就宏观尺度而言,开展了氧化试验,并证明其质量损失结果与多尺度模型的数值模拟曲线非常接近。因此,多尺度瞬态氧化模型的当前精度可以满足描述NP C/C复合材料氧化行为的要求。此外,为了精确求出NP C/C复合材料的整体质量损失率,在质量损失全域积分中植入了细观结构几何特征统计模型,从而使结果能显示出这种材料(特别是对于具有随机曲率的纤维束)本身的随机特性。(5)鉴于反应气体扩散与碳发生氧化的耦合效应及其瞬态特性,建立了非线性反应气体浓度场的解析模型并求得其闭合解。通过求解初边值问题而不只是对边值问题引入瞬态参数修正,可以提供更精确的反应气体浓度场分布。(6)最后总结全文得出结论,引入细观几何参数统计模型和使用多尺度耦合的方法使该模型更为真实地反映了NP C/C复合材料在瞬态下的氧化行为,从而提高了模型的可靠性。
其他文献
由于固液界面耦合效应的存在,受限于纳米尺度通道内的液体等物质具有不同于宏观体相的力学(如黏度,扩散系数)和物理(如密度分布、介电常数)性质。近年来,随着大量新颖纳米材料和先进精细加工技术的不断涌现,具有原子级精度且尺寸可调的纳米通道的制备(如间距小于1纳米的两石墨烯片构成的通道)得以实现,使人们得以研究物质在通道内的结构演变和传输力学机理。以水为例,二维纳米通道内的受限水膜能形成有序结构,实现快速
学位
在航空航天飞行器工作过程中,复杂的动应力引起的高周疲劳在结构疲劳失效问题中占很大比例。研究发现飞行器在工作环境下会受到多轴振动载荷的激励,从而引起结构的复杂振动响应,最终造成结构的振动疲劳破坏。本文针对典型的多轴振动引起的结构疲劳失效问题开展研究,提出工程适用的多轴振动疲劳寿命预估方法。在多轴激励下,可以用仿真分析得到结构主应力与主应力方向随时间的变化历程,以损伤量为权系数函数对投影方向进行加权平
学位
动载荷识别,即是指在结构动特性与响应都已知的情况下,反求载荷。而在工程应用中,某些结构的参数(质量系数,刚度系数)可能会缓慢变化,即结构的动特性未知,因此传统的动载荷识别方法并不能识别出该工程结构上的动载荷。为了识别出作用在参数缓变结构上的动载荷,本文提出了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动载荷识别算法,能同时识别出结构上的未知参数变化过程以及动载荷。本文首先介绍了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在已知激励的情况下,通过
学位
范德华作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真空中两个原子的负六次方对势作用、两块完美平行金属板间的相互吸引力都属于范德华作用。范德华力直接参与各种微观/细观系统的力学过程,甚至起决定性作用。基于多电子波函数的从头算理论可精确地计算原子数很少的低维晶体或具有周期性重复晶胞的体相材料范德华能,但受限于巨大的数值计算量,难以用于复杂的真实微纳米力学系统的研究。本文基于栗弗席兹(Lifshitz)理论、第一性原理计算、
学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结构动力学的研究越加深入,因此对于产品可靠性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产品可靠性包括静强度与动强度两个方面,静强度的研究目前已经相当完备,而对于动强度问题的研究相比静力学问题更加复杂,因此还处在发展阶段。非高斯多维随机振动试验,又称多输入多输出的非高斯随机振动试验,是近年来振动环境试验的一个研究与发展的重点。相比传统的振动环境试验,非高斯多维随机振动试验能够提高振动环境的能量级,并且
学位
本文以华恒500kg重载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对机器人进行运动学与动力学建模,在动力学建模的基础上进行重载机器人参数辨识的仿真与实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辨识效果,并开展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研究,分别对基于计算力矩法的滑模控制、基于自适应趋近律的变结构控制进行理论与仿真研究。首先通过DH法与拉格朗日法建立重载机器人的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并结合机器人实际结构修正动力学模型,建立关节摩擦力模型与液气平衡模型,将
学位
本文是针对结构振动模态参数识别存在的诸多影响因素问题,开展模态参数识别的影响因素研究,分析各影响因素的内涵和来源,建立结构模态试验结果不确定性分析的基本流程,并以一块C/Si C方板为具体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法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具有工程应用价值。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研究了国内外有关模态参数识别影响因素的工作,归纳前人的经验与不足,从而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思路。(2)研究了模态参
学位
功能梯度材料的材料属性沿某一方向或多个方向呈连续梯度变化,功能梯度材料在夹层结构中的应用避免了夹层结构中的层间的应力突变。随着纳米功能梯度传感器的出现,纳米材料与功能梯度材料的结合将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纳米功能夹层结构兼具纳米材料和功能梯度夹层结构的优良特性,具备潜在的应用前景。常用来解决此类板的力学特性问题的四变量精确板理论相对于传统的夹层板理论具备明显的优势,如计算效率高,精度高等。但由于目前
学位
声学超表面(AMSs)是一种具有亚波长厚度的人工表面,和传统材料的调控机制不同,它实质是通过独特的单元设计改变相位的分布,从而实现对声波的高效调控。本论文采用理论计算和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几种新型声超表面,并验证了其对声波的调控及其应用。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基于费马原理,给出了二维和三维情况下广义斯涅尔定律的推导过程。广义斯涅尔定律是本论文研究透射和反射超表面声波调控的理论基础。(
学位
起圈织物泡沫夹芯复合材料(U-cor)的成型工艺与以往的普通泡沫夹芯复合材料有所不同,为了使起圈织物预制体的毛圈能够植入泡沫,采用聚氨酯发泡工艺制备,增加夹芯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本文以起圈织物泡沫夹芯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低速冲击试验和有限元仿真的研究方法,对该材料的结构工艺参数、制备方法、抗冲击能力、损伤机理及冲击后剩余压缩性能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采用聚氨酯发泡工艺制备了四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