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挥发分煤炭热解特性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jbj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炭在我国的能源消费中占据最大比例,煤炭利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研究并推广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迫在眉睫且意义重大。目前国内外煤热解研究多关注挥发分较高的烟煤和褐煤。低挥发分煤炭在我国的储量丰富,但是由于不易点燃等原因,应用范围较为狭窄。为了探究多少挥发分的煤炭适合用于煤热解分级利用,研究低挥发分煤炭的热解特性及其热解产物,为其多联产的可能性提供参考数据。本文选取挥发分含量较低的钱家营矿、明信矿、牛山矿煤样分别进行了管式炉热解实验。煤样的粒径分别为<75μm、75~150μm和150~300μm,在600、800、1000、1200℃温度条件下N2氛围下进行热解,分析低挥发分热解时,煤炭粒径、热解温度以及原煤的理化特性对热解半焦、焦油、气体的生成规律、产物特性的影响。热解终温的变化对煤热解半焦失重率有重要影响;原煤的挥发分含量越高,半焦的失重率水平明显较高;煤粒径的大小差异对半焦的失重率没有造成明显影响。相同条件下,样品的颗粒越大(或半焦的热解温度越高),着火温度、燃尽温度以及最大燃烧速率温度也越高,综合燃烧指数越低,不易燃烧;原煤的挥发分含量较低时,在热解反应之后半焦的可燃性更差,不太适合用于燃烧用途。原煤的挥发分含量越高,热解温度越高,热解产生的焦油中偶数碳原子数所占的比例更高,奇偶振荡现象越明显。原煤的挥发分含量越高,热解温度越高,更容易形成碳原子数较大的焦油分子,多环芳烃的比例越高。在600℃条件下热解时,热解气的析出速率在最开始时达到最大值,随着热解反应的进行,热解气的析出速率逐渐降低,析出的速率曲线趋于平缓。在800℃条件下热解时,在50~100s之间热解产生的煤焦油在高温条件下二次热解产生气体。随着热解温度的进—步升高,在1000和1200℃条件下,有更多的热解焦油在炉内发生了二次热解产生大量的气体。主要测量了 H2、CH4、CO、CO2、C2H4、C2H6、C2H2这7种主要的热解气成分。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H2和CO含量增加,CH4和CO2含量降低;在热解温度较低时,产生较多的C2H6;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热解气中开始产生C2H2;热解气中C2H4随温度的变化不明显。在600~1200℃区间,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半焦和焦油的产率下降,热解气的产率增加。较低温度条件下,原煤的挥发分越高,焦油的产率越高。随着煤粒径的增大,热解气的产率没有明显变化规律,焦油的含量减少。
其他文献
采用微波辅助三乙醇胺还原法制备了表面高度分支化、具有较高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活性的金纳米花(gold nano-flower,AuNF)溶胶。利用
<正>丘脑梗死是临床上脑梗死的一种少见类型,而双侧对称性丘脑梗死的病例临床上更为罕见,国内尚未见该病的精确统计资料,国外文献报道此类梗死占所有脑梗死的0.6%[1]。本文2
作为新兴教学资源方式,微课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微课的概述,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探讨了微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XIAP与Smac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Wis-tar雄性大鼠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内XIAP与Smac蛋白表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与城市相比,农村的食品安全问题更加复杂。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现实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广大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缺失严重,对食品安全
自从20世纪以来,新商业文明和互联网的出现,突破了原有的企业经营文化体系,在不同的时代演绎出不一样的企业品牌格局,"三只松鼠"这一知名互联网快消企业正是在这样的格局中应
高压变频器是指输入电源电压在3~10kV的大功率变频器。由于其功率大、电压等级高,所以对其输入谐波、功率因数等要求很高。采用移相变压器实现高压变频器的多重化整流,可使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