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油气勘探实践中发现,在一些与老构造相邻的新构造中,有时会找到早期生成的天然气;这些天然气显然是从其原来的聚集地转移而来的。根据已建立的生烃模式,烃源岩在生烃演化的早、中期阶段将产出其大部分烃类产物。因此,若在一个探区找到了再分配的早期天然气(包括油的裂解气),则意味着该探区烃源岩所生油气的主体部分很可能得以保存,从而预示该探区有着良好的勘探前景。这种再分配天然气藏的发现与油气勘探前景之间的联系已在我国塔里木、四川、准噶尔等盆地的勘探中得到印证。但由于目前对再分配天然气成藏的机制和规律知之甚少,对再分配天然气的指认亦缺乏系统的方法,因此有目的的寻找此类天然气藏成了勘探家面临的一个难题。基于此,本文应用含油气系统理论的基本思想、天然气的生成模式及油气分段捕集原理,运用油气藏地球化学方法并结合传统地质学方法,首次对再分配天然气的成藏机制、再分配天然气的判识方法以及再分配天然气的成藏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论文主要得出以下重要认识与成果: 1.再分配天然气藏是指由于某种地质变动(常常为构造变动)而导致古油气藏中的天然气发生转移、进而在新的圈闭中再次聚集形成的天然气藏。在具有古老烃源岩并经历过多次构造变动的盆地中,天然气的再分配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同时,再分配天然气藏可以拥有可观的储量,因此,这种特殊方式聚集而成的天然气藏为天然气勘探提供了新的领域和方向。 2.对再分配天然气的判识关键有两点:a.现今所找到圈闭中的天然气的聚集阶段明显与烃源岩生烃史和圈闭形成时间不匹配:b.基于a的判断,结合构造研究,运用地球化学方法判识气的运移途径。 3.为了确认再分配的天然气,在天然气的研究中除了气源研究外,本论文还特别注意了天然气捕获阶段的研究,并建立了系统识别方法。除了烃组成和天然气碳同位素组成外,还采用了氮气和氦气来区分油的裂解气和晚期干酪根裂解气。从理论与实验及气藏实测结果出发建立了油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