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农村背景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能否取得成功,直接关系到新农村法治践行的公正,农村法治化的进程,甚至关系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不能无视农村的现实,只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弄清农村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法治现状,才能正确地选择合适的法治理念教育对策方略。目前,我国社会民主法制在逐步健全和完善,新农村法治建设也全方位的展开,成绩显著,但是,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村民法治观念不强等现实原因,农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面临着一些列的困境。选择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为研究对象,从新农村建设的大历史背景下,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知识原理,吸收借鉴了国内外关于农村法治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相关研究成果,再结合新农村实际情况进行系统地分析整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理论。首先阐释了法治理念的相关概念,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其次扼要地说明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提出的背景,最后叙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主要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分析,必要性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新农村法治建设的必然选择,它可以推进我国新农村法律制度建设的现代化,能为新农村建设树立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能促进我国新农村各方面建设的不断前进。重要性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第三部分介绍了新农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困境表现及原因解读,困境表现:其一法律意识淡薄,法治理念缺失;其二法的创制缺失,立法严重滞后;其三法治践行无力,法律援助迟滞;其四法律教育不足,法律素质较低。这些状况的原因依次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保守的封建思想,农村自生的乡土秩序和落后的传统文化,法制教育的迟缓与不足;立法理念指导上忽视了农民部分权益与承受能力,立法自身的缺陷性、滞后性;农村经济发展落后,诉讼办案缺乏物质基础,农村司法资源、办案经费的缺乏,司法行政不分,执行难,现实民主政治和体制、制度的缺憾;农民自身文化素质低,农村普法工作的薄弱和滞后等。第四部分新农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对策方略,首先介绍了新农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主要原则;其次探讨了新农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实践途径;最后略谈了新农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