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传输与应力耦合作用下页岩渗透率演化机理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thur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能源需求量的日益增长,以页岩气为代表的非常规油气资源正备受重视。大力开发和利用页岩气资源,可进一步优化能源供给结构。而准确预测烷烃气在岩层中的流动规律和对其产量的预测已备受关注,其中渗透率普遍被认为是页岩气传输的关键控制因素之一。然而,由于页岩基质中存在复杂的微观结构和易挥发的储层条件,应力、滑脱效应等因素都会使页岩的渗透特性产生不同的变化,使准确描述页岩基质中气体的流动行为和预测渗透率的变化仍是一个挑战。与此同时,页岩基质中的气体传输并不总是符合达西定律所描述的黏性流动状态,相反,当气体的平均分子自由程与页岩孔隙尺度相当时,黏性流态传输是零星且不规则的。整个气体抽采过程是气体吸附效应、黏性流动、滑脱流动和努森扩散等流动成分交替影响下的非线性过程。因此,研究气体传输与应力耦合作用下页岩渗透率演化机理对于页岩气的产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中的试验样品选取黔北凤冈地区凤参1井牛蹄塘组页岩作为试样,通过利用吸附装置与压汞仪、三轴渗流装置分别开展物性试验和渗流试验。基于此,建立物性结构参数与渗透率的表征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应力的影响,进一步建立考虑压缩特性与孔隙结构耦合影响的渗透率模型;基于吸附试验建立考虑温度及过剩吸附量影响的吸附模型,进一步构建不同温度下的吸附变形方程;在此基础上,建立考虑滑脱边界条件修正的渗透率模型和基于不同权重系数耦合应力/应变与气体传输影响的渗透率模型。主要成果为:1)进行物性试验及渗流试验。通过物性试验,分析孔容孔径与压缩系数关系以及页岩内部孔裂隙分布;页岩渗透率取决于孔裂隙的物性结构特征,阐述孔裂隙结构特征和压缩特性基础上,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本文拟进行低温液氮吸附试验和高压压汞试验,得到初始渗透率与孔隙结构参数关系,并以初始渗透率为中间桥梁,同时基于页岩渗流试验,建立考虑孔隙结构和压缩特性联动影响的渗透率模型,实测值与理论模型匹配度较高。体现出页岩孔隙结构与其渗透特性的关联性,也为水力压裂等页岩气的开采方式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2)相关学者开展页岩吸附和渗流相关试验研究,其中,吸附模型多为单层Langmuir吸附模型,且未考虑过剩吸附量与温度的影响,因此,模型预测结果存在偏差。同时多数研究气体传输对页岩表观渗透率的影响,对于建立外应力恒定条件下的表观渗透率模型较少,考虑气体传输和应力耦合作用的渗透率模型研究还鲜见报道。鉴于此,建立考虑过剩吸附量的吸附模型,结合应力/应变关系,进一步建立考虑气体传输和应力耦合作用的页岩表观渗透率模型,通过试验验证其合理性,为页岩气增透和开采提供理论支撑。3)相关学者主要开展关于页岩渗流机理和试验研究,其中渗流模型大多未考虑动态孔隙结构的影响。同时试验研究主要为不同围压条件下的渗流试验,其理论多为渗透率和有效应力的经验方程来体现,对于基于毛细管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耦合动态孔隙结构、滑脱效应影响的理论研究鲜见报道。鉴于此,本文首先建立毛细管模型,结合吸附变形及应力/应变关系,进一步考虑滑脱效应的动态影响,建立不同围压条件下的页岩表观渗透率模型,验证其合理性,考察多尺度传质特征的影响因素,分析页岩表观渗透率演化规律。
其他文献
羟基硅酸镁(Pal)作为坡缕石矿物的理想成分,是一种层链状特殊结构的天然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附、净化等性能,在摩擦材料、环保、抗菌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研究表明,羟基硅酸镁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具有金属磨损自补偿特性,但其减摩抗磨微观机理尚不十分明确。理解纳米羟基硅酸镁、基础油分子、摩擦副表面原子的微观相互作用是揭示羟基硅酸镁纳米颗粒润滑添加剂减摩抗磨机制的基础。分子动力学模拟可从微观尺度研究
在工程机械领域,负载敏感技术因为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能够实现单泵多执行器复合动作而被广泛应用,负载敏感液压系统具有能对除了最大负载以外的负载进行压力补偿的特性。负载敏感压力补偿系统主要有两种,压力补偿阀前置的压力补偿液压控制系统、压力补偿阀后置的压力补偿液压控制系统。本文基于以上两种压力补偿技术,设计了混合型压力补偿液压控制系统。论文在根据混合型压力补偿液压控制系统的应用场合和特性,对混合型压力
钛合金具有优异的比强度、良好的塑韧性、耐腐蚀性、可加工性和优良的生物相容性,符合工业领域对材料的需求,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TC4钛合金的应用最为广泛,它的应用量占所有钛合金应用的50%以上。氧与钛的较大化学亲和力使钛合金在高温环境暴露时常伴有氧扩散层的形成,严重影响了钛合金的应用。目前关于氧扩散层对钛合金强塑性影响的研究仍然较少,缺少系统有效的研究,并且没有针对氧扩散层磨损性能的探索。本文
本文借助可视化设备,实时观察不同发泡环境对PP发泡过程稳定性的影响,并且通过引入的数学模型分析不同发泡环境对泡孔形成过程的影响规律;同时,在PP发泡材料稳定性的研究基础上,验证数学模型的准确性及普适性,得到的结果如下:(1)在研究不同发泡剂含量对PP发泡材料稳定性的影响中发现,发泡材料的最终泡孔数始终包含了快速减少阶段和基本稳定阶段。发泡剂含量的增加并未缩短泡孔数快速减少阶段,并且在最终泡孔数基本
聚偏氟乙烯(PVDF)具有机械强度高、热力学和化学稳定性好、耐酸碱腐蚀、抗老化性能优异、介电性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在膜分离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PVDF膜表面强的疏水性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被污染,影响分离效率和使用寿命。因此,需要对它进行改性来改善膜性能,同时避免在传统改性方法中所存在的渗透性和选择性之间的trade-off现象。本论文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利用一种两亲性共聚物
针对微细浸染型原生金矿中石英包裹金高达66.92%、硫化物包裹金15.94%,硅酸盐包裹金1.44%,项目组前期研究采用高级氧化预处理-碱浸预处理-非氰浸金工艺,取得较好的浸金效果,但未探明石英溶解机理,尤其是难免离子对石英溶解的影响。论文以石英纯矿物和实际矿石为研究对象,考察碱性物质溶解石英和高级氧化预处理产生的难免离子对碱溶解石英的影响;运用动力学和量子化学探索石英-溶液界面的反应机理。碱性物
标量耦合常数(Scalar Coupling Constant,SCC)在有机物三维结构分析中起着关键作用,但是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精确计算耦合常数的各类方法都非常耗时,而传统机器学习方法的预测精度尚未达到实用需求。同时由核磁共振波谱的耦合常数分析未知分子三维结构的操作流程尚处于半手工阶段,需要化学领域专家投入大量的时间,限制了从天然产物中筛选潜在药物分子结构的应用。鉴于此,本文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
煤与生物质共气化制富氢合成气是煤和生物质高效清洁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了提高气化效率通常需要加入催化剂以提高气化活性和产氢效率,另一方面CO2的资源化利用也是目前科学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以贵州地方特色资源无烟煤(anthracite,Coal)和固体废弃物拜耳法赤泥(red mud,RM)以及白酒酒糟(spirit-based distillers’grains,SDG)为原料,利用固定床反应
刺梨是我省药食两用的珍贵资源,富含多种营养成分,作为功能性产品原料开发前景广阔。本文通过研究刺梨原液的护肤功效,并与富含果胶的果浆复配,旨在研发一款具有多重护肤功效、安全性高的美容产品,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刺梨原液的体外护肤性能及安全性评价通过体外功效性实验、细胞试验及动物实验评估刺梨原液作为化妆品原料的潜力和安全性。结果表明,刺梨原液的保湿性能较差,但清除自由基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能力强
碳超级电容电极材料有着成本低、环保、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智能电网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等领域。石油油浆是优质的碳源,但目前石油油浆制备高性能功能材料的研究方法存在原料制备工艺复杂或经济成本过高等缺点,所以运用石油油浆制备高性能功能材料的仍存在巨大的挑战。(1)用浓硫酸和尿素作为掺杂剂并与石油油浆进行混合加热调制,研究了调制温度和时间等条件对多孔碳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利用硫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