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国际形象的建立及其在世界旅游市场上地位的不断提升,来华外国游客已成为一个庞大的客源市场,而旅游资料作为外国游客获取中国旅游信息的重要途径,其包含的语言特点和文化信息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研究者们从文本类型、文本功能、语言学、语用学、符号学、建构主义和大众传播学等理论角度对景点名称、宣传材料、公示语、菜单、解说词等展开分析,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研究重点要么仅着眼于某一领域的翻译现象或翻译技巧,要么仅侧重于功能对等的宏观理论层面。研究成果论文使用的理论描述基本相同,援引的翻译事例也大都雷同,重复率极高。作为实用翻译,鲜有研究者对具体的旅游汉译语篇进行深入探究。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与黄忠廉的变译理论为基本框架,以滕王阁景点介绍的汉英翻译为例,通过定性分析、个案分析和对比研究,揭示旅游资料汉英变译的原因及其在具体语篇中的体现与效果,试图为旅游资料汉英翻译实践提供另一新视角。通过对中英文语言以及滕王阁汉英文本的比较分析,本研究发现中英文在词语搭配、句子和段落结构、写作风格等语言层面以及生活背景、宗教信仰、思维习惯等文化内容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很有必要在旅游资料汉英翻译中使用变译手段。在此基础上,本文详细分析了变译手段在滕王阁景点介绍汉英语篇中的具体表现。研究表明在词汇、句法、文化各层面上使用变译手段,有助于缩小汉英语言文化差异,符合中英读者不同的阅读习惯与审美欣赏标准,从而达到“最贴切自然的对等”。同时案例研究也暴露了滕王阁景点介绍汉英变译中存在的不少问题:虽有成功达到变译效果的可圈可点之处,但还存在一些误译、漏译、语法错误;广泛使用的变译手段大多为增、编、改、述、减、并、缩等,大幅度改变源语信息文化的变译手段运用得较少,仍拘泥于源语的语义与文体,鉴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翻译建议,笔者认为旅游汉英翻译应以目标语读者的信息焦点与表达方式为准绳,加大变译手段的使用力度。本文研究为旅游翻译分析提供了另一新的语篇分析案例,并开拓了具体语篇汉英变译的研究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