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电子化是现代金融业与传统金融业最为重要的区别之一,它不仅促进了金融产品的创新,还促进了金融市场、金融服务方式乃至整个金融体制的创新。电子资金划拨(Electronic Funds Transfer)即为金融电子化影响下的产物。消费性的电子资金划拨,是一项面向消费者提供的零售性金融业务,它产生于美国,并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而在各国金融领域奠定它的重要地位。围绕这一业务,有的国家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法律,而有的国家的法律还在发展中。这一领域应该注意哪些法律问题,我国的消费性电子资金划拨法的现状如何,又应该如何完善它?本文对此作出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从三个层面提出自己的立法建议。 文章主体包括前言、主文和结束语三部分,主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从分析消费性电子资金划拨的定义入手,介绍了传统的和新型的各种消费性电子资金划拨方式,同时提出了消费性电子资金划拨法的定义,并在结合各国立法概况的基础上归纳出消费性电子资金划拨法的特征。 第二章以银行卡这一最为普遍的消费性电子资金划拨方式为例,分析了消费性电子资金划拨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并对其中涉及的各种法律关系的内容——即权利义务关系,作出简要归纳。 第三章主要是消费性电子资金划拨所涉及的私法性质的法律问题,其中消费者保护是本章也是本论文的重点,涉及问题包括:信息披露、未授权划拨的责任承担、错误的处理程序以及设备系统故障所造成的损失的承担等等。本章同时还对电子资金划拨中的安全防范与隐私权保护问题进行了分析。 第四章主要研究与消费性电子资金划拨相关的一些公法或监管性质的问题,包括它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与对金融监管的影响两个方面。 第五章从我国目前的消费性电子资金划拨现状着手,结合我国现有的消费性电子资金划拨法律进行分析,指出了现有立法的不足,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提出对策与立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