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日新月异和飞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也在逐步推进,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有赖于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先进的技术支撑,但是,限于基础设施的公益性和投资回报慢的特点,国家很难抽调大量资金用于建设这类大型设施,因此,一种新的投资方式BOT就被引进并且快速应用。BOT投资的大规模性和回收投资的长期性特点决定了BOT模式常见于道路、桥梁、电厂、隧道等公益性较强的基础设施行业,目前我国已经有很多地方实施了BOT模式,而且进行了多种有益的探索。然而,在我国BOT立法竟然还存在很大的缺位,大部分BOT项目是以针对性的政府文件为依托的,缺乏长久有效的法律规制。而BOT的优越性在建设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上极其明显,因此,研究BOT问题就尤为重要,而且结合我国准备兴建的烟台到大连的海底隧道,BOT的运用又面临着多重难题,故而,研究海底隧道建设BOT的相关法律问题就势在必行,这一研究不仅具有完善BOT理论的重大意义更有现实实践的迫切需求。全文约2.5万字,共分为四个部分,对海底隧道建设BOT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法律规制建议。第一章,BOT概述,主要探究BOT的基本理论问题。首先,该章介绍了BOT的概念,给出了多种权威机构和部分学者对BOT的界定,依据给定的概念阐述了BOT的法律特征,并且梳理了BOT的发展过程和新型模式;其次,介绍了BOT在海底隧道建设中的应用,一方面阐述了海底隧道建设可以采用BOT的可行性;另一方面,结合英法海底隧道对BOT的成功运用,进行分析和总结经验,为我们烟台到大连的海底隧道的建设提供可供参考的经验;最后,简单介绍了烟大海底隧道的构想,并且从宏观层面给出了烟大海底隧道建设采用BOT的意义。第二章,海底隧道建设BOT的项目合同问题。这是本文的核心也是关键。首先,对BOT特许协议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包括含义、分类、争论焦点和法律适用等;其次,介绍了建设合同的含义以及涉及的多方利益,涵盖了海底隧道建设的开掘方法和选择以及火车在隧道运行的注意事项和防范措施;再次,分别介绍了贷款合同和经营管理合同的含义,内容和法律适用的问题;最后,论述了作为转移项目所有权最为重要环节的回购协议,对回购协议的内容和法律适用做了较为深刻的阐释。第三章,对海底隧道建设中的项目融资和项目风险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该章分析了以BOT方式建设海底隧道的融资问题,介绍了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这两种方式,而且着重阐述了这两种方式的特点,并且就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简单分析;其次,针对BOT项目存在的政治风险进行了分析,并且进一步指出了国有化风险和政府保证两类风险的内容以及存在原因和化解方式;再次,针对以BOT方式建设海底隧道面临的商业风险,在“谁最能控制风险,风险便由谁来分担”的风险分担原则下,详细阐述了建设经营风险、技术风险、金融风险和信用风险四类商业风险,并且对相关风险的防范给出了可行的建议;最后,结合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要性,对海底隧道建设中的环境保护进行评估,并且结合2012年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中的公益诉讼制度,提出了减少诉讼和降低赔偿的对策。第四章,海底隧道建设BOT项目风险的法律控制。本章内容是在第三章项目风险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法律层面规制风险,上一章已经对相关的具体风险控制进行了阐述,但是在宏观层面上还要做到:一是建立BOT项目听证论证机制;二是完善BOT相关立法;三是加强配套法律规范的建设;四是强化行政监管。除此之外,对于BOT项目的风险法律控制还应当包括争议解决的法律途径,因此接下来论述了BOT项目争端解决机制的问题,包括仲裁、诉讼和A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