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容错控制在高速列车防滑及横向姿态调节中的应用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daihaol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高速列车行车安全性保障也得到广泛关注。由于车速的提高、线路周边环境的变化、轨道表面的不确定性以及一些轻度地质灾害等因素存在,高速列车的运行安全保障问题较之普速列车而言更为突出,研究有关安全运行控制很有必要。蠕滑运动和蛇形运动是两种严重影响高速列车运行安全性的现象,在实际运行中十分常见。本文针对这两种现象,提出了适用于一类非线性系统的鲁棒自适应容错控制策略,并应用于列车运行防滑控制以及列车横向姿态控制。本文由以下几部分组成。首先介绍一类针对非线性系统的基于李亚普诺夫稳定性证明的鲁棒自适应容错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不仅对系统模型中的不确定性及外部扰动有较强鲁棒性,同时对执行器故障也具备一定的容错能力。其控制效果在高速列车粘着控制以及主动悬挂控制中得到验证。然后,基于列车蠕滑运动及蛇形运动的基本特性,研究了如何改进常见粘着控制系统及主动悬挂控制系统模型,通过考虑列车运行中线路及周边环境存在诸多未知变化(诸如天气突变,轮轨接触面出现异物,发生地质灾害等)及控制系统执行设备输出存在误差或出现故障等因素,分别得出新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所建立模型精确性较强,更加充分的反映了系统的实际运行状况。同时,基于上述两种新型模型,分别针对列车运行防滑控制问题和列车横向姿态控制问题进行了鲁棒自适应容错控制策略的研究与设计。所设计的粘着容错控制策略由粘着力估计器、参考蠕滑率推导器、控制器组成;所设计的主动悬挂容错控制策略可同时对车体横移振动及侧滚振动进行调节抑制。两套控制策略不仅对系统模型参数未知时变性、线路环境与轨面条件变化等因素拥有较强的鲁棒性,且对执行器(制动器与阻尼力输出器)故障具备良好的容错能力。控制策略分别通过基于李亚普诺夫稳定性证明方法进行了稳定性分析证明。它们无需大量系统模型信息及人为估计参数,结构简单、易于计算,能够有效保障高速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安全性及舒适性,具备良好的使用价值。本文通过在MATLAB软件上进行相关的仿真验证,证明了所设计策略的稳定性和高效性。最后,对本文所开展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其他文献
作为海洋高科技的代表,动力定位船能够支持作业装置完成海底管线铺设、海底钻探、海洋救助、布雷灭雷等多种海洋作业任务。动力定位船被赋予的以上使命任务要求系统稳定、可靠
数字全息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传统光学全息相结合的产物,与传统光学全息不同,数字全息图的记录和再现采用数字化过程,简化传统光学全息记录和再现,数字全息技术能够较为方便地
本文主要阐述在大洼油田措施基础日渐薄弱,稳产难度越来越大的阶段,如何转变思路寻找接替性措施,成为油田稳产上产的关键.运用四类方法,多角度制定合理措施方案,并可运用至其
大学体育教育在全民终生体育教育中担当着至关重要的桥梁角色,但目前我们的大学体育教育严重忽视了大学生正确体育观的建立以及对终生体育概念的理解,大学体育仅仅是中小学体育
在开展精馏工作时,必须保证精馏塔这一装置质量效果和综合运行模式.同时强化精馏塔精馏效果影响因素处理力度,确保精馏塔在精馏工作中作用效果得以彰显.本文将针对精馏塔展开
在目前的三维人脸识别研究中,人脸特征点自动探测技术还不发达,手工标定特征点工作量大,费时且繁琐。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将二维局部角点与三维局部形状指数相结合的方法,自动、准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中小城市面临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消耗、噪声污染等诸多交通问题。旧的以车为中心的交通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以可持续发展理
由于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较低,可以通过对不同活性材料的设计和选择方法的改进,使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性能上有所突破,缓解亟待解决的能源危机。氧化石墨烯材料是通过sp2杂化碳原子成键,具有蜂窝状的二维平面结构。当氧化石墨烯与高分子材料复合的时候,能够形成相当大的界面,提高激子的扩散速率和载流子的迁移率,并且不会造成电荷传输路径破坏而产生的二次聚集。因此,石墨烯是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受体材
今年元宵节,北京下起了一场大雪,出现了雪打灯笼的情景,实在是太美妙了.那洁白的雪粒打在灯笼纸上,发出的沙沙声响,静静谛听,犹如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天籁之音.
光谱仪是一类应用广泛的光学仪器,常用于对物质的结构和成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传统的光谱仪基于Windows平台的PC机,实现快速、直观、实时在线的光谱分析和谱图显示,可是在室外条件下使用,非常不便。本文基于光谱仪微型化、便携式、智能化设计的需求,克服基于Windows平台的PC机处理系统在户外使用的不便,应用微处理器和Android设备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便携式光谱仪的光谱数据采集与处理,满足光谱仪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