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各国自动实施碳减排政策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威胁和消费者环保意识在世界范围内扩散的背景下,厂商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库存等供应链各环节的经营活动纳入了碳足迹因素。碳税政策如何影响企业运营决策,企业运营策略在碳税约束和消费者环保意识影响下如何优化是本文探讨的目的所在。当前有关低碳供应链的研究纷纷围绕运营为中心分析一个或数个碳规制政策是如何影响供应链绩效的一个或几个侧面、如何影响供应链的一个或几个环节的优化配置的,然而将供应链从研发到配送的整个链条置于碳税政策背景下分析的研究尚不多见。本论文共建立6个模型,形成论文主体的6章(第3-8章),第3章在碳税政策下探讨了供应链研发环节的研发决策及减排策略,第4章在碳税政策下讨论了供应链生产环节的生产决策及减排策略,第5章在碳税政策下讨论了供应链销售环节的订货决策及减排策略,第6章在碳税政策下探讨了供应链库存环节的库存决策及减排策略,第8章在碳关税政策下讨论了跨国公司供应链的配送环节的全球网络配送的配送与减排决策,第7章讨论了消费者低碳环保意识如何与碳税政策共同作用影响供应链的定价与减排及其经济效应与环境效应。在建模及求解过程中使用了博弈论和双目标规划的研究方法,得到了一些具有创新点的结论。企业对减排技术研发形式的最优选择为合作研发,但合作研发不一定有利于全社会碳排放降低。合作研发的环境绩效在长期内高于研发竞争,但短期内低于研发竞争,如果政府着眼于短期内完成目标减排任务,应根据研发溢出情况鼓励开展研发竞争。企业在碳税政策下的生产和减排必须考虑供应链渠道结构的影响。碳税政策下,如果供应链成员出于降低碳足迹的考虑选择减排策略,合作减排是否成为最优选择与渠道结构和碳税有关。RS结构下分散减排为最优选择;无领导者渠道结构中,碳税税率超过阈值时,分散减排为最优选择;MS结构下合作减排才是最优选择。零售商最优订货决策在碳税政策下为提前订货时点,并随税率先增加再减少高利润产品的订货量,降低低利润产品的订货量。供应商的提前期策略可以是双方一致的减排策略,然而对于低利润产品供应商不一定有动机实施提前期策略。企业在碳税政策下的最优库存策略(Q,r)为不改变再订货点,根据固定订货排放强度与库存排放强度的比值大小及碳税变化确定订货次数与订货量。供销双方可用碳排放成本分担机制实施合作减排,如果供应链的库存碳排放强度高于固定碳排放强度,则零售商的碳排放成本最优分担比例与碳税变化方向保持一致,反之则零售商的最优分担决策为全部承担供应链的碳排放成本。碳关税政策下跨国公司的全球供应链网络中成本与碳排放的帕累托前沿曲线上的转换率是递减的,公司决策者可以依据parato前沿曲线作出环保投资大小与碳排放高低之间的权衡决策。促使企业采取减排行动既可采用“大棒”(环保规制政策)又可采用“胡萝卜”(环保宣传运动)或者双管齐下,碳税政策压力和消费者低碳环保意识在供应链利润和减排上均存在阈值效应,尽管“胡萝卜”政策可以驱使企业减排,但从经济效应上看不能替代“大棒”政策,“胡萝卜”和“大棒”二者在减排上的作用是相互叠加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