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螺旋肽自组装双功能纳米探针在肿瘤诊疗中作用的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3727510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癌症是一类以细胞异常增殖为特征的疾病,作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它引起了世界各地临床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纳米医学最近在癌症治疗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然而,这些药物的生物相容性和靶向渗透释放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导致了严重的副作用,极大地缩小了它们的临床应用范围。自组装衍生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不同链内及链间形成的静电、疏水力、π-π堆积、离子键或氢键等作用诱导纳米颗粒结构的自组装。非免疫原性的天然氨基酸作为自组装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进一步修饰可能可以解决组织穿透受限的问题。人波形蛋白中间丝(IFs)是细胞骨架的基本成分,它能以α-螺旋同源二聚体的形式实现与微丝、微管等有形成分的交联。本研究利用其多变的延展及收缩属性能促进多肽多样化三维空间结构的形成,选择其一段含有36个氨基酸的极为保守的α-螺旋基序作为本自组装肽的主序列区,以通过平行的螺旋“棒”状结构域形成聚合物形状。7-氨基放线菌素D(7-AAD)作为抗肿瘤药物放线菌素D(ACTD)的同源结构类似物,在保留2个环肽结构的情况下,其连接链上的第7位氢原子被氨基取代,通过分子内电荷转移效应可发射荧光,并保留其结合DNA的功能。7-AAD的斯托克位移约为100 nm,可有效抑制染料的自猝灭并可减少非特异性的背景荧光,使7-AAD具有潜在的成像诊断和治疗的价值。研究目的:本研究基于自组装多肽和7-AAD的各自属性,旨在设计并合成一个具有肿瘤靶向和p H响应,可用于肿瘤成像及治疗的双功能纳米探针。研究方法:1.RGD-IFP/7-AAD自组装肽纳米探针的设计及分子对接以荧光光谱仪检测7-AAD的发光特征,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7-AAD与DNA的结合作用。Novopro在线工具分析RGD-IFP肽的疏水及电荷性质,PDB数据库和SWISS-MODEL在线工具构建其同源三级结构,MOE软件运行RGD-IFP与7-AAD的分子对接计算与分析。2.RGD-IFP/7-AAD纳米探针的制备与表征通过便捷的一步法使RGD-IFP包封7-AAD自组装成有序的纳米颗粒(RGD-IFP/7-AAD)。利用透射电镜(TEM)、动态光散射(DLS)、荧光光谱、Zeta电位、X光电子能谱(XPS)、圆二色光谱(C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自组装的RGD-IFP/7-AAD纳米颗粒进行表征。以7-AAD的荧光光谱和透析法测定纳米颗粒组装和释放行为下7-AAD的含量,计算纳米颗粒的包封率、载药率及释放率。TEM表征纳米颗粒酸敏感解离形貌,DLS和Zeta电位检测纳米颗粒的体外稳定性。3.RGD-IFP/7-AAD纳米探针在体外肿瘤细胞中的作用RGD-IFP/7-AAD、IFP/7-AAD以及游离7-AAD分别与A549肺癌细胞和293T细胞共同孵育,并用Lyso-Tracker荧光探针示踪溶酶体,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纳米颗粒在细胞内摄取和定位情况,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摄取强度、肿瘤细胞靶向性以及细胞周期检测分析,CCK-8实验和Ed U实验检测细胞活性和增殖情况。4.RGD-IFP/7-AAD纳米探针在荷瘤小鼠体内的荧光成像和抗瘤疗效建立人非小细胞肺癌荷瘤小鼠模型,RGD-IFP/7-AAD、IFP/7-AAD以及游离7-AAD实施尾静脉注射给药,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观察纳米探针体内荧光成像情况,组织冰冻切片的免疫荧光观察纳米探针与αvβ3整合素的体内分布。连续数天给药的治疗组,每次给药前进行体重和瘤体测量,实验终点时,离体的器官及肿瘤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收集的血液进行生化和血常规分析。研究结果:1.设计的RGD-IFP自组装肽序列由三部分组成:主序列为波形蛋白中间丝36个氨基酸组成的α-螺旋肽,N端融合肿瘤靶向序列(RGD)以及负电荷载药序列(SEE,IP=3.79),融合肽的氨基酸序列为:RGD-SEEKVELQELNDRFANYIDKVRFLEQQNKIL LAELEQL。带红色荧光(激/发波长:546/647 nm)的疏水阳离子药物7-AAD经实验表明具有结合DNA的特性,7-AAD与RGD-IFP肽二聚体的计算机模拟对接理论模型显示,7-AAD与RGD-IFP中部结合的自由能和对接评分最低分别为:-12.16 kcal/mol和-8.37,显示此情况对接的构象最为稳定,它们可以通过静电作用、疏水效应和π-π堆积等非共价作用对接成稳定的有序三维空间结构。2.成功制备的RGD-IFP/7-AAD纳米颗粒,TEM和DLS形貌表征显示为分散均匀的直径92.5±26.7 nm似球状颗粒,Zeta电位为23.20±2.35 m V,成功自组装的RGD-IFP/7-AAD纳米颗粒有明显的荧光降低现象。XPS光谱显示自组装纳米颗粒主要由C、N、O组成,成分相对单一简单;圆二色光谱显示成功自组装的RGD-IFP/7-AAD肽构象发生改变;FTIR表征RGD-IFP/7-AAD分子间官能团的振动频率,显示有明显的配位作用。RGD-IFP衍生肽有助于疏水阳离子药物7-AAD的包封溶解,包封率与载药率最高可达76.26±6.7%和43.26±2.2%。体外p H7.4中性环境下,RGD-IFP/7-AAD纳米颗粒的粒径和Zeta电位在PBS缓冲液和10%FBS血清稀释液中长时间保持良好的稳定性。RGD-IFP/7-AAD纳米探针体外实验显示,其具有明显的酸敏特性,p H小于6.5时,纳米颗粒出现了不规则解离和明显的7-AAD药物释放。3.RGD-IFP/7-AAD纳米探针可以通过RGD靶向进入高表达αvβ3整合素的A549肿瘤细胞,并在细胞核位置呈现强烈的红色荧光。胞内摄取后可见RGD-IFP/7-AAD纳米探针与溶酶体的共定位,表明RGD-IFP/7-AAD可被溶酶体摄取并在酸性环境和溶酶体中释放7-AAD,使其能与胞内DNA发生结合。0.01μg/m L低剂量的RGD-IFP/7-AAD纳米探针24 h连续的作用已显示对肿瘤细胞活力的抑制;3 h的Ed U实验可见其明显的肿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它可能通过纳米颗粒释放的7-AAD插入细胞双链DNA中,将肿瘤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4.荷瘤小鼠体内活体成像结果显示,RGD-IFP/7-AAD纳米探针注射4 h及24 h在肿瘤部位均有较高的靶向滞留荧光成像能力;离体器官组织切片中显示RGD-IFP/7-AAD纳米探针与αvβ3整合素的靶向分布。持续的周期性给药后,RGD-IFP/7-AAD组显示出明显的抗肿瘤治疗作用;免疫组化染色反映RGD-IFP/7-AAD组Ki67阳性增殖的细胞显著降低(p<0.05)以及TUNEL阳性表达的显著上调(p<0.05);H&E病理切片、血液生化和血常规结果表明,RGD-IFP/7-AAD的毒副作用较小且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研究结论:设计并合成的RGD-IFP/7-AAD自组装纳米探针具有良好的细胞成像效果和肿瘤细胞生长抑制活性,并成功应用于人非小细胞肺癌裸鼠模型的肿瘤靶向荧光成像及治疗。因此,本研究为诊疗一体化双功能纳米探针的设计及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其他文献
深度习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文章审视了当前小学习作教学中出现的重阅读轻写作、重理论轻实践等现象,提出三点策略: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做到读写分明,突出重点;用好例文,精准施教;多维互动,深度习作;多元评价,以评促写,进而切实提高习作教学的质量,实现深度习作。
近年来,美国开始推动对其网络版权法进行改革。在初步形成的改革提议中,加强网络服务商的义务成为美国版权局和一些立法者的共识。在《第512条报告》中,美国版权局主要建议通过修法来纠正美国法院偏向网络服务商的立场,从而在安全港规则的框架内,强化网络服务商的义务。但部分立法者认为,现有的安全港规则已经无法适应技术和实践的变化,需要对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因此,在《数字版权法案》的讨论稿中,网络服务商被施加了
【案例背景】2019年7月,南京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接到南京市未成年人综合服务平台的转介案例:服务对象(户籍地B区),男,2017年7月生,非婚生子,跟随母亲生活在A区。母亲(户籍地B区)于2019年7月2日因吸毒贩毒被A区司法局收监,不愿签署委托监护承诺书。父亲(出生证明上登记)称与服务对象没有血缘关系,目前无固定工作,且需照顾与服务对象母亲所生二女儿(未成年)以及与前妻所生大女儿,希望
期刊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分子1(TIM-1)的表达及二者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25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取癌组织及瘤旁组织(距离病灶3~5 cm)以检测PD-1、TIM-1的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PD-1与TIM-1表达的相关性,并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24
背景:中药注射剂因起效快、作用强,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应有的中医药特色,近年来其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然而由于产品工艺陈旧、物质基础不明、质量控制水平低、科技含量低,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难以得到保障。喘可治注射液由淫羊藿、巴戟天二药配伍组成,具有温肾补阳、止咳平喘等功效。为了全面提升中药喘可治注射液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控制水平,更好地发挥药物疗效,本研究针对喘可治注射液药效物质基础、内在质量评价及体内
数字孪生(Digital Twins)作为当下热门技术之一,意旨通过收集、集成多源异构数据构成虚拟仿真系统。将建筑信息模型(BIM)作为数字孪生技术底层数据源的基础,通过对构建基于BIM的数字孪生建筑的应用进行现状分析,介绍如何实现BIM与数字孪生模型之间的转换及基于BIM的数字孪生建筑的应用场景,总结其价值并提出思考。
涉外法治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不同于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涉外法治介于二者之间,自成一个体系。从规范法学的角度来看,涉外法治是指国家制定或确认的、跨国家生效的、保护国家海外利益、参与全球治理的立法、执法与司法等活动。从政治法学的角度来看,超级大国往往对外推行普世主义的抽象法治,实质上是霸权主义。涉外法治主要包括两个相互交织的层面,积极层面在于参与全球法律治理改革,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的国际法
本文从司法“后端”视角反向审视“前端”保护体系,聚焦中医药司法保护中的核心问题和难题,归纳梳理相关案件裁判思路;针对作为中医药成果源头的经典名方、中医药理论、药物知识等中医药传统知识的保护范围等问题,提出中医药传统知识法律保护四项机制;针对“分段、多头”保护模式导致的“重复监管”“监管缺位”等问题,提出司法协同保护方案。
该文从智能建造及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背景、发展趋势入手,阐述当前环境下建筑业发展方向及亟需解决的问题,介绍了数字孪生技术的内涵特征,分析以数字孪生实现智能建造的核心技术——BIM及多项前沿技术,并以实际应用案例为工程背景,对如何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智能建造的过程、内容、方向进行归纳总结。项目全阶段的可视化动态管理及集成应用的模型的推广应用,有助于推动项目的协同化、智能化、数字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的优化语文教学过程,突出教材之中的语文要素,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并且在教学过程之中,结合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进行创新性的教学。不断地改进当前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材编排语文课文的时候,按照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来设置具体的文章内容,因此不同主题会选择不同类型的文本,并且通过课文要素来归纳基本的语文要素。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之中,需要提高对语文要素的重视程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