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规划编制方法的演进与变革——新旧两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比较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ya1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版《城市规划绽制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颁布为研究总体规划编制方法提供了一个契机。论文以总体规划编制方法从旧《办法》到新《办法》“因何而变”、“如何而变”与“变而如何”为研究目的,采用文献研究、综合比较、综合论证、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从编制层次、编制组织、方法路线和技术方法四个层面进行分析。主要结论是:“远近博奔”是编制层次变化过程的特征;新《办法》舍略远景规划和战略规划等“远”的编制层次而突出近期建设规划等“近”的编制层次,这种“舍远求近”只能解决部分问题;未来总体规划应“远近兼顾”。现实问题视角的分析得知编制组织变化具有针对性,但要想更好的发挥作用还需正确解读相关规定;决策理论视角的分析得知决策主体发生了由单一向多元转变等变化,整体上符合一般决策理论,细节上符合城市规划的决策理论;时代背景视角的分析得知变化后的方法距可借鉴的西方发选嗣家编制方法仍有一定差距,但却符合我国国情。我国面临紧追的生态资源保护、城乡统筹发展的任务与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兴起、总体规划对城乡统筹规划功能的承接是方法路线由“图—底”向“底—匿”变化的主要原因,这种变化弥补了我国总体规划中一直缺失的控制性思维传统,引领着未来总体规划向重视城乡和谐关系这一本源的回归。   旧《办法》规定的总体规划编制方法由“纯技术”方法主导,新《办法》则有意将编制方法定调在—个广泛采用“社会技术”方法的氛围中:“纯技术”与“社会技术。方法事关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裂合:“纯技术”方法归根结底是一种辅助手段,总体规划编制需要是建立在“社会拄术”基础上的方法体系。总体看,总体规划背景要求与自我逻辑共同推动编制方法的变化,演进与变革共同作为编制方法变化的形式,恰当的应时之举是对编制方法变化的整体评价。  
其他文献
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和城市规模不断加大,建筑与交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然而城市化带来了人口的增加也同时加剧了交通的压力,城市和交通的问题日益凸显。商业建筑在城
實踐中的營造智慧——福建傳統大木匠師技藝搶救性研究》是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南方發達地區傳統建築工藝搶救性研究”的子課題.本文完全建立在大量實地調查和匠師訪談的
全球化推动了世界各国的信息、文化交流,建筑思想、理论层出不穷,呈现百花争鸣的态势。学习什么,怎样学习,成为当代建筑师共同思考的话题。针对当今国内建筑设计界关注表象多过发
目前,我国对历史文化名镇非常重视,从保护、发展研究方向上作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于未被列入历史文化名镇以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周边的环境,特别是周边的小
学位
伴随着城市的进步和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不光局限于基本居住功能的满足,而逐渐开始追求生活品质的提高,居住区公共空间的环境情况是生活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效能
中国已全面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如何处理大量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不同的养老模式中,居家养老模式既符合中国传统的养老观念,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老
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的结构比较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很弱,受损后自我恢复不易,生态系统非常脆弱。目前西北干旱地区城镇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极为突出。在这种形势下,西北干旱
“休息”,是人们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必不可少的、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行为,因而如何创造美好的公共休息环境空间,如何设计人性化的公共休息设施,是本论文的研究方向。如果把城市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展览建筑日益受到关注,展览空间的展示形式向高新型化和多元化发展,被赋予了新的定义与意义。设计模式由单纯的空间营造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