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于2007年4月至10月在山西寿阳旱作试验站进行,采用大田试验,对玉米//大豆、玉米//甘蓝、玉米//谷子三种间作模式下的土壤水分、作物生长发育、作物水分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初步结论。一、不同间作模式对土壤水分影响不同。大豆、甘蓝根系分布较浅,耗水强度较低,对水分的利用主要集中在0~100cm土层内,玉米、谷子根系较长,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可达三米。大豆、甘蓝与玉米间作可以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土壤水分,可以形成高低搭配的格局,充分利用光、热、气等资源,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玉米、谷子同为高耗水作物,两者对土壤水分竞争较为激烈,两者间作具有一定的弊端。二、各处理中作物耗水规律是相似的,都体现出生育前期耗水量较少,中期较高,后期较少的特点。各间作处理中玉米水分利用效率较单作玉米都是提高的,其中以玉米//甘蓝(240cm:240cm)中间作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最多,较单作提高了42.8%。间作甘蓝和间作谷子水分利用效率较单作处理来说均有所降低。三、采用间作模式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1、在玉米//大豆模式中,3:3处理具有最高的混合单产,玉米产量达到12671kg/hm2(三行玉米折合成单作时的公顷产量),较单种玉米增产38.6%,大豆产量达到2493kg/hm2(三行大豆折合成单作时的公顷产量),比单种大豆低6.7%。2、在玉米//甘蓝模式中,240cm:240cm处理具有最高的混合单产,玉米产量达到13391kg/hm2(带宽为240cm的玉米折合成单作时的公顷产量),较单种玉米增产46.5%。甘蓝产量达到61006kg/hm2(带宽为240cm的甘蓝折合成单作时的公顷产量),较单种甘蓝降低了25.9%。3、在玉米//谷子各间作处理中,2:3处理具有最高的混合单产,玉米产量为12421kg/hm2(两行玉米折合成单作时的公顷产量),较单种玉米增产35%。谷子单产4366.2kg/hm2(三行谷子折合成单作时的公顷产量),较单种谷子降低了24.3%。四、以2007年玉米价格1.4元/kg、大豆价格5元/kg、甘蓝价格0.8元/kg、谷子价格3.2元/kg来计算,玉米//甘蓝模式具有最高的经济效益,其中单种甘蓝纯收入最高,为57285元/hm2,单种大豆经济效益最低,为9659元/hm2。五、通过对各间作处理的间作效应系数的比较得出:玉米//大豆3:3处理在增产和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上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节水效果,是较为适合当地特点的间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