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旱地不同间作模式下作物产量与水分效应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ti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于2007年4月至10月在山西寿阳旱作试验站进行,采用大田试验,对玉米//大豆、玉米//甘蓝、玉米//谷子三种间作模式下的土壤水分、作物生长发育、作物水分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初步结论。一、不同间作模式对土壤水分影响不同。大豆、甘蓝根系分布较浅,耗水强度较低,对水分的利用主要集中在0~100cm土层内,玉米、谷子根系较长,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可达三米。大豆、甘蓝与玉米间作可以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土壤水分,可以形成高低搭配的格局,充分利用光、热、气等资源,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玉米、谷子同为高耗水作物,两者对土壤水分竞争较为激烈,两者间作具有一定的弊端。二、各处理中作物耗水规律是相似的,都体现出生育前期耗水量较少,中期较高,后期较少的特点。各间作处理中玉米水分利用效率较单作玉米都是提高的,其中以玉米//甘蓝(240cm:240cm)中间作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最多,较单作提高了42.8%。间作甘蓝和间作谷子水分利用效率较单作处理来说均有所降低。三、采用间作模式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1、在玉米//大豆模式中,3:3处理具有最高的混合单产,玉米产量达到12671kg/hm2(三行玉米折合成单作时的公顷产量),较单种玉米增产38.6%,大豆产量达到2493kg/hm2(三行大豆折合成单作时的公顷产量),比单种大豆低6.7%。2、在玉米//甘蓝模式中,240cm:240cm处理具有最高的混合单产,玉米产量达到13391kg/hm2(带宽为240cm的玉米折合成单作时的公顷产量),较单种玉米增产46.5%。甘蓝产量达到61006kg/hm2(带宽为240cm的甘蓝折合成单作时的公顷产量),较单种甘蓝降低了25.9%。3、在玉米//谷子各间作处理中,2:3处理具有最高的混合单产,玉米产量为12421kg/hm2(两行玉米折合成单作时的公顷产量),较单种玉米增产35%。谷子单产4366.2kg/hm2(三行谷子折合成单作时的公顷产量),较单种谷子降低了24.3%。四、以2007年玉米价格1.4元/kg、大豆价格5元/kg、甘蓝价格0.8元/kg、谷子价格3.2元/kg来计算,玉米//甘蓝模式具有最高的经济效益,其中单种甘蓝纯收入最高,为57285元/hm2,单种大豆经济效益最低,为9659元/hm2。五、通过对各间作处理的间作效应系数的比较得出:玉米//大豆3:3处理在增产和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上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节水效果,是较为适合当地特点的间作模式。
其他文献
企业并购和战略联盟,作为企业外部成长的两种方式,应该选择什么方式已成为我国企业的一项战略决策。本文运用交易费用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制度理论和战略选择理论的有关解释
目的系统评价氨磷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保护口腔黏膜的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Bloo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林木种苗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确保造林绿化质量的关键。种苗业也是林业生态建设中技术最密集、科技含量最高、投入产出比最高的行业之一,在林业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随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该条款在制定时就在立法者之间以及学者之间产生了极大的争议,不少大企业也为了规避该条款而紧急
纳米粒子具有优良的电学、磁学、光学性质以及优越的生物相容性,在生化免疫分析、电化学、材料学、电子学、生物医药以及临床诊断等领域越来越显示其重要的作用,本论文旨在合成
青藏高原冰川和湖泊广布,湖泊水质、沉积物对冰川变化的响应研究较为匮乏.本文通过藏东南外流区第二大湖泊然乌湖监测的系统设计,研究了湖泊对冰川的响应程度.利用水位计对比
广告对于我们,就像大自然里的水、空气和阳光一样,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近30年的时间里,伴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中国的现代广告业方兴未艾
现代化的生产系统对物流现代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自动化立体仓库作为现代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基于现代物流的应用和发展要求,着重研究自动化立体
自1998年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后,相隔不到十年,数字化的浪潮渐渐进入了国民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在我国,2002年出现了“数字房产”的概念。“数字房产”进入
城市滨水区是指城市范围内水域与陆域相接的一定范围的区域,其特点是水与陆域共同构成环境的主导因素,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主要部分。随着滨水景观的发展,城市滨水区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