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战争诗文化意蕴新探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c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经》是中华文化的元典之一。作为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文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本文在历代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以《诗经》中的战争诗为切入点,将其置于周代历史语境之下,观照周文化,进一步挖掘其文化意蕴,认为:   一、战争诗的产生有其复杂的历史背景,《诗经》中的战争诗是周代战争事件的艺术再现。本文则具体分析了周王室的政治关系,虽然同属战争题材的诗歌,但由于产生的地域不同,诗歌的内涵亦有别,西北战场猃狁为患,多防守,苦于失败,多凄苦之音;东南战场多巡视,乐于胜利,多豪迈之气,气势宏大,展示了泱泱大国的威风。   二、《诗经》之战争诗蕴含着周人强烈的文化内涵和民族心理,集中体现出家园意识、宗族伦理意识、夫妇伦理意识、忧患意识等华夏民族的传统道德意识。《诗经》所表现的伦理道德中,最具温情,最动人心扉的则是对夫妇伦理情感的歌咏了。在西方文学中,夫妇伦理之情似乎很少成为文学作品正面歌颂的主题,然而在中国文学中,从《诗经》始,形成了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重夫妇之情甚于邂逅相遇之艳情,以夫妇伦理之情否定邂逅相遇使文学回归严正主题。这种民族文学的性格,恰来自《诗经》中浓浓的人伦道德观念。   三、在创作主题上侧重于爱国、怀乡和闺怨等三大主题类型。既表现了周人的民族心理,也成为后世战争文学永远的主题。   总之,《诗经》战争诗在思想情感、文化内涵等方面因其深刻的意蕴而成了中国战争诗歌的源头,为后世战争文学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其他文献
回顾了西北电网发展高一级电压等级的论证工作,长期、系统、全面的论证工作证明了西北电网发展750 kV电压等级是合理、必要和经济的,也是西北电力发展和“西电东送”的迫切需
沈从文被称为“文体作家”,沈从文是个“说故事”的能手,他以独特的风格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小说文体。沈从文小说文体研究特征虽受到学术界普遍关注与认可,但是,至今仍缺少较系统和
国外750 kV电网经过36年的发展其电工制造行业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先后开发了700~800 kV电压等级的输变电产品,经过多年的发展,750 kV输变电设备的制造技术已经很成熟.
俗语是汉语语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由于汉语俗语包含着丰富的汉文化内涵,因此俗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尤为重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开设特色的专门课
该文探讨"更+X"短语及其入句能力.在"更+X"短语的组合能力方面,首先,作者详细观察了"更+形"和"更+动(短评)"的组合情况;然后,作者简地分析了"更"+"连+......"、"更"+"数量+..
本论文以宋、元、明时期吕洞宾的叙事与图像为对象进行研究。随着时代变化,探讨考察各种媒介反映的吕洞宾的形象、其形象的变化、叙事与图像的交流等,探讨文本本身的问题,进而从
唐代文言小说大量运用了预示这一叙事手法。本篇论文以唐代文言小说预示手法为研究对象,从预示的基本类型、预示的艺术功能、预示在唐代文言小说中繁盛的原因三个方面着手,研
配电网络规划属于非线性混合整数规划问题,应用传统数学优化算法往往难以直接求解.文章针对目前应用广泛的常规遗传算法在求解该问题时存在的难以保证方案连通性和辐射性的缺
远方监控系统(SCADA)和高级应用软件(PAS)作为两个独立系统出现有历史发展的原因,不符合物理实际.这种模式的缺陷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突出.作者提出了实现SCADA/PAS一体化和跨
“文学史”这一西方的“舶来品”作为文学研究的一种形式被运用于言说中国文学,肇始自19世纪末,随后开启了“中国文学史”的自著与研究,引发了颇多关注。文学史学即关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