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积极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末,是一门致力于培养个人积极情绪,发掘内在积极特质与创造积极环境的科学;学校教育中的潜在课程,即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教育经验,合理的课程建设可以发挥其课程扩展、人格发展、文化传承的功能;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探讨潜在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是全面实现潜在课程的积极功能的有效途径。本文首先旨在了解积极心理学与潜在课程的缘起及其基本思想。在此基础上,探析积极心理学与潜在课程的契合之处:从积极心理学与潜在课程在价值取向上的内在一致性和在教育内容与方式上的相似性两方面分析两者契合的理论前提;从潜在课程的可建设性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可开发性两方面分析两者契合的实践基础;明确潜在课程的发展现状和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积极心理学提供的理念、视角和完善潜在课程在理论与实践中的不足来论述积极心理学对于指导潜在课程建设的价值和意义,分析两者契合的现实契机。接着,从目标、原则和特征三方面阐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潜在课程建设的基础理念。最后,将积极心理学理念渗透到潜在课程的教育实践中,提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物质—空间、组织—制度和文化—心理这三类潜在课程建设的具体构想。潜在课程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成效、学生的心智发展甚至是全民族的思想素质,其重要性已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在潜在课程建设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不仅能更好地提高潜在课程的教育实效,从更长远来看,还能改善教育现状,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