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通过对西门塔尔杂交牛、海福特、安格斯牛、西门塔尔、荷斯坦、鲁西黄牛六个群体组成的308头生长牛饲料转化效率和肉质性状的测定,传统的饲养实验结合分子遗传标记技术,讨论品种间的的差别。并于五条染色体上选择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八个基因位点进行饲料转化效率性状和肉质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分析,研究各个位点的遗传效应与饲料转化效率、日增重、日采食量、蛋白转化效率、净能转化效率性状的影响及对肉质性状中的大理石花纹、眼肌面积、肉色、眼肉、里脊、外脊的相关性。开展了如下的研究: 1 在饲养实验中,探讨了品种间对性状的差异性,获得的结果如下: 1.1 品种对所有饲料转化性状和肉质性状都有显著的影响。在本实验的六个品种中,西门塔尔在饲料转化方面是最优秀的,其次,是海福特、安格斯,最差的是鲁西黄牛;在肉质性状方面,本实验共屠宰的三个品种中,安格斯牛大理石花纹、眼肌面积、肉色、眼肉、里脊、外脊比较优秀。 1.2 我国的鲁西黄牛在饲料蛋白转化效率方面与国外的肉牛品种处于相同的水平,这说明鲁西黄牛完全可以选育成与安格斯、海福特一样优秀的肉牛品种。 1.3 在大规模育种实施此方案中,对饲料转化效率的选择是通过生长速度来间接选择的。本试验表明:饲料转化效率与日增重之间的相关为0.78611。 2 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通过分子遗传标记技术,探讨基因多态性与目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获得的结果如下: 2.1 本次实验的结果表明,在总群体中,品种效应对饲料转化性状和肉质性状(上脑除外)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而环境效应(主要是饲料的影响)对日采食、肉色、里脊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净能转化效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 2.2 在对IGFl基因座位不同基因型与目的性状的最小二乘效应值分析表明,对于日增重,从与BB纯合型的效应值明显小于AB杂合型的效应值,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于里脊性状与外脊性状而言,AA与BB纯合型的效应值明显小于与AB杂合型的效应值,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 2.3 在对IGF2基因座位不同基因型与目的性状的最小二乘效应值分析表明,在蛋白转化效率性状中,AA纯合型的效应值明显大于BB纯合型的效应值,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对于眼肌面积性状,AB杂合型的效应值与BB纯合型的效应值、AA纯合型的效应值则均发现显著差异(P<0.05), 2.4 在对IGFBP3基因座位不同基因型与目的性状的最小二乘效应值分析表明,对于饲料转化性状,AB杂合型的效应值与AA纯合型的效应值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于蛋白转化效率性状,AB杂合型的效应值与AA纯合型的效应值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于饲料的净能转化性状,AB杂合型的效应值明显大于AA纯合型的效应值,达到显著水平(P<0.05)。 2.5 在对IGFBP4基因座位不同基因型与目的性状的最小二乘效应值分析表明,对于日增重,AB杂合型的效应值与AA纯合型的效应值达到显著水平(P<0.05)。对于眼肌面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