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医疗服务越来越数字化、智能化,人们现在看病也从传统的医院就医方式向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就医方式转变。对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医疗模式即线上医疗或在线医疗这种方式被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新型模式的医疗服务所带来的福利一定会抵消掉那些意想不到的负面后果。但是目前存在这样的问题,用户一方面想积极参与到在线医疗中去,享受个性化的服务;另一方面又担心会承担其医疗信息泄露的风险,主观上是会回避分享医疗信息。所以到底要不要分享或是公开个人医疗信息,就成为大多数用户难以抉择的事情。本研究便在这样矛盾的背景下,提出了基于效用理论的个人医疗信息分享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文章把重点放在了影响负效用水平的因素,尝试研究哪些会增加负效用和减少负效用。由于医疗信息不同于其他的个人信息,文中首先探讨了不同性格特点的人对医疗信息的敏感程度,进而如何影响隐私顾虑起到的负效用水平。然而,负效用被在线医疗网站所提供的服务,例如有用的医疗知识,其他用户分享的就医经验等所抵消,接下来探讨了社会支持中两个重要维度-线上信息支持和线上情感支持在隐私顾虑和分享个人医疗信息之间,医疗信息敏感度和隐私顾虑之间发挥的负效用弱化作用。经过数据分析,讨论结果表明,隐私顾虑的负效用水平取决于性格特点,医疗信息敏感度和以往隐私侵犯经历。具体的说:医疗信息敏感度会影响隐私顾虑,同时性格特点和以往隐私侵犯经历也会影响对医疗信息的敏感程度。不同性格特点的人,敏感程度不同,具有随和性、尽责性和情绪不稳定性特点的人有高医疗信息敏感度,而具有外向性和开放性特点的个人与医疗信息敏感度的关系并没有得到验证。这正是研究中一个发现,需要区分在不同的交流沟通背景下性格特点的影响和作用。另外,线上信息支持起到了减少负效用的作用,而线上情感支持在对医疗信息敏感度和隐私顾虑的调节作用,对隐私顾虑和医疗信息分享医院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这是本文的第二个发现,当个体需要从在线医疗服务中获得收益时,人们感知实体的物质的利益起到的作用会大于无形收益的效用。但文章在对个性即个人因素上只选取了3个维度,而其他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继续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