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腈基高模量碳纤维的表面处理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power400l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采用电化学氧化法量化对比研究了PAN基高模量碳纤维和中模量碳纤维的阳极氧化行为。采用X射线光电子衍射能谱、原子力显微镜、视频接触角测量仪、拉曼光谱等表征手段分析了两种纤维电化学氧化前后的表面性能和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结果显示,在电化学氧化过程中,高模量碳纤维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增加缓慢,而中模量碳纤维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在低电荷密度条件下很快就达到饱和。说明石墨化程度高、表面活性低的高模量碳纤维比中模量碳纤维难氧化。随着氧化的继续,表面碳原子被刻蚀,纤维变细。根据氧化过程中纤维半径的变化建立了“均匀减薄”氧化动力学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发现高模量碳纤维的氧化难度是中模量碳纤维的6倍。要使高模量碳纤维和中模量碳纤维达到相同的表面润湿性,所需的电荷密度也为中模量碳纤维的6倍。原子力显微镜测试表明高模量碳纤维的表面粗糙度比中模量碳纤维的表面粗糙度大,电化学氧化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也有差异。利用拉曼光谱可以表征纤维与环氧树脂微滴之间的界面结合情况,发现高模量碳纤维经1.44C/cm2的电荷密度处理后与环氧树脂的界面剪切强度提高了160%。中模量碳纤维经0.36C/cm2的电荷密度处理后与环氧树脂的界面剪切强度提高了70%。由于在电化学氧化过程中会伴随少量的强度损失,因此希望通过在纤维表面接枝一层聚合物来弥补氧化对纤维表面造成的缺陷,提高单丝强度进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本文以高模量碳纤维为阳极,在硫酸电解质的存在下,使马来酸和衣康酸单体在纤维表面发生共聚反应。在此过程中,同时伴随着碳纤维的电化学氧化,使纤维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增多,利用含氧官能团产生的自由基引发聚合反应。傅里叶红外测试表明聚合物表面存在羧基,进一步提高了纤维表面的含氧官能团。用丙酮在索氏抽提器中提取120h后聚合物的厚度及聚合物的结构并未发生变化,说明纤维与聚合物之间是牢固的化学键合而非简单的沉积。在电聚合过程中,聚合物先在纤维表面含有含氧官能团的位置形成晶核,然后随着晶核的增长,在纤维表面逐渐形成一层均匀的聚合物。且随着聚合时间的增长,聚合物的厚度逐渐提高,可达0.5μm。高模量碳纤维在电荷密度为0.9C/cm2条件下接枝了聚合物之后与环氧树脂的界面剪切强度从65MPa提高到174MPa,说明电化学聚合的效果要比电化学氧化好。
其他文献
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大、比刚度高、抗疲劳性能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中。传统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多采用纤维直线铺放的制备方法。随着,纤维自动铺放技术的不断发展
研究了AF1410钢锻后不同热处理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冲击韧性和晶粒度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锻后热处理温度的降低,AF1410冲击吸收能量先升高后降低,并且AF1410晶粒度尺寸逐渐减小,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等诸多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工业、机械制造、化工、纺织、医学、建筑材料和体育用品等领域。纤维增强压力容器是复合
发动机减震器的应用能够直接减少发动机震动向车体的传递,这对降低车内噪声和改善乘坐舒适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能够降低车架震动向发动机传递,影响发动机的性能。设计性
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因具有实践性,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实验的过程与结果可能与相关教材记录的有所不同,可能会出现异常实验现象.在面对异常实验现象时,教师要积极解决不
现行码垛机器人以串联式为主,具有工作空间大的优点,但不足在于各关节处均装有驱动电机及减速器,使得机器人转动惯量大,导致动态性能不佳。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码垛机器人,利
物理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科目,知识结构复杂多样,对于学生的思维与联想要求较高,学习难度大.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个体特点与高考重难点知识,建立一体化的复习模式.针对力学综合知识
本文建立了磁流体润滑滑动轴承的无限长线接触弹流润滑模型。采用多重网格法,从经典弹流润滑分析出发,逐步考虑了热效应、非牛顿效应、时变效应和表面粗糙度因素的影响,得到了不同影响因素下磁流体润滑滑动轴承的完全弹流数值解。首先,对磁流体润滑滑动轴承进行了等温弹流润滑分析。探讨了不同载液对润滑膜弹流润滑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磁流体粘度对润滑膜膜厚、入口区压力和压力峰的影响规律;讨论了不同速度和载荷工况下水基磁流